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 宜昌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跃上的一个新台阶
2022-01-21 15:03:25 来源: 三峡晚报

成绩映照初心,数字见证实干。

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这是宜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大事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5022亿,不仅是一个可喜的数字,更是宜昌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跃上的一个新台阶。

一季度“高开高走”、二季度“半程精彩”、三季度“加压企稳”、四季度“全力冲刺”,宜昌交出一份“全年精彩”的期末答卷:主要经济指标历史性回归全省第一方阵。

经济复苏背景下,这份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更重要的是,这5022亿数字的内涵丰富,“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十足,体现了在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道路上,宜昌的韧劲、冲劲和后劲。

产业裂变 掘金“未来”赛道

1月16日,上市公司中国化学公告,拟约38亿元投资“中化学宜昌新材料创新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项目内容主要包括高端磷基材料、新型氟材料、高端生物基新材料及高端化学品、新材料创新基地及园区基础设施等。

从宁德时代、山东海科、广州天赐到中国化学,一批批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巨头纷纷重仓宜昌,看重的正是宜昌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宜昌围绕打造中国精细磷化中心战略定位,努力推动化工产业“老树发新枝、老树变新种”,同时带动新材料、新能源、医药产业链巩固延伸拓展,全力打造绿色化工千亿产业集群。

宜昌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提出,以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进绿色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现代特色农业、食品饮料、建筑建材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方百计延链补链建链强链,是加快宜昌产业跨越式提升、蝶变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做大做强绿色化工当家产业,围绕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补链强链,构建动力电池全产业链,谋划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催生新的增长点,建设世界一流电子化学品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

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机遇,2万多台智能化仪表,就像“触手”和“眼睛”,对温度、压力、液位等数据实时采集、反馈,工作人员可以远程控制几公里外的设备生产,三宁化工建成全省首个5G智能化工厂。

主动抢占大数据“风口”,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一期首批机柜正式投产。中南鹏力以海洋特种探测装备采集、处理、利用数据,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海洋大数据产业。微特技术建设全国起重设备大数据中心,通过采集、分析、预测数据,初步形成起重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设备预测性维护产业。

开展生物医药攻坚行动,全力扶持人福、安琪、东阳光、奥美等企业发展壮大,努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安琪健康食品原料产业园投产后产品产能将达到18万吨,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健康食品原料制造商和供应商。

探索建设光伏、风电、抽水蓄能、页岩气开发等项目,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前瞻布局氢能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能源示范基地。

千方百计抢占新赛道,在赛道转换中把产业优势变为发展胜势。把握未来产业先机,让宜昌发展潜力十足。

清水东流 守住绿色底线

基本完成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长江干流(宜昌段)三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总磷浓度下降近五成,微笑天使江豚在长江繁衍生息,展现了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景象。

宜昌市以守护一江清水永续东流的政治担当,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优先、绿色和谐发展之路。用事实证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对手棋”,而是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先手棋”。

变废为宝,点“渣”成金。湖北力达环保科技公司新投产生产线,每年可使28万吨磷石膏变身轻质抹灰石膏,年产值达1.6亿元。宜昌23家企业磷石膏综合利用装置设计利用能力808万吨/年,超过副产总量的60%,宜昌获批国家工业资源(磷石膏)综合利用基地。

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 宜昌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跃上的一个新台阶

绿色技改,降能减排。兴福公司将上游企业副产的氢气生产为绿色化工产品双氧水,单位体积的产能提高33%以上,更降低了能耗,减少废气的排放。宜昌实施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支持企业用技术革新推动产业绿色转型。2021年,共实施工业项目1929个,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6.4%,工业技改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3.1%。

激发市场活力,实施市场主体总量倍增工程、上市企业倍增工程,开展企业竞争能力提升行动。去年,宜昌市场主体总数达53.1万户,“专精特新”类企业数量进一步扩增,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4家,省级隐形冠军74家。

民生为本,将发展福利转化为民生福祉。组织实地摸排居民小区和商住楼1618处,对23个迫切需要解决用水难题的小区,实施二次供水改造,受益居民达6727户。宜昌将80%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新改建农村公路9286公里,改造666个老旧小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快递进村”通达率100%。全市教育、医疗、卫生水平取得巨大飞跃,民生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市百强36位。

宜昌在全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中重新寻找发展定位,明晰突围坐标方向,找到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宜昌路径”。

破题开篇 形成全新格局

5000亿是一个新台阶,更是对宜昌党员干部形成干事创业“新气场”的检验。

刷新“新速度”,宜昌全面推行“五证联发+两证合一”,原本需要33天的审批流程,企业只需一天就能办完,拿地即开工。“思想破冰”之下,“宜昌速度”屡被刷新。以永不止步、止于至善的追求,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去年,宜昌21个改革事项、23个县市区先行试点纳入省级单项改革范围,数量居全省第一位。今年1月4日,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关于全省政务环境第三方评价排名结果公布,宜昌名列第二。

营造“新动能”。去年,宜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9次带队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招商区域拜访目标企业,市县党政主官外出招商139次。该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0个,同比增长53.9%,其中过100亿项目6个,全口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2000亿元以上。随着宁德时代、山东海科等一批头部企业重仓宜昌,化工产业成功切入新能源、新材料赛道。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湖北三峡实验室投入运行,区域科创中心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

打开“新格局”。1月9日,夷陵区龙泉镇万家畈村,备受关注的宜昌高铁生态城项目开工。宜昌以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名城、清洁能源之都、长江咽喉枢纽、精细磷化中心、三峡生态屏障、文明典范城市,全面提升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消费中心、活力中心功能的“六城五中心”为目标,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形成“1+2”龙头带动格局,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实现“新开篇”。推动“当枝松宜"联动打造全国百强县城聚集区,宜都、松滋协同发展先行区,首批51个项目开工建设;与恩施共建柑橘、茶叶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宜昌经济体量跃上新台阶,为“宜荆荆恩”城市群经济总量突破万亿提供了重要支持,南翼协同迎来历史性开篇。(何凡)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