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海亮股份进军新能源产业链 拟投建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
2021-11-07 22:23:01 来源: 证券时报·e公司

11月7日晚间,海亮股份(002203)公告称,计划投建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包括12万吨锂电铜箔和3万吨标准铜箔。项目投资额89亿元,包括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和20亿元流动资金。

据公告,该项目份三期建设,每期5万吨。一期2.5万吨计划于2022年第四季度投产,剩余部分于2023年第二季度投产;二期两个2.5万吨分别在2024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投产;三期两个2.5万吨分别在2025年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投产。

海亮股份主要生产铜管、铜棒、铜管接件等产品,在国内及海外拥有19大生产基地。据财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95.37亿元,同比增长43.52%;归母净利润9.23亿元,同比增长70.09%;三季度末账上货币资金48.57亿元。

铜箔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辅料之一,受动力电池需求拉动而价格高涨,甚至一度出现缺货。据鑫椤锂电数据,11月5日国内电池级铜箔均价为123.5元/公斤,较年初价格上涨约24.7%。动力电池铜箔缺货从2021年逐渐明显,鑫椤锂电预计2022年供不应求局势还将持续,尤其是高端铜箔。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据中汽协统计,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6万辆、215.7万辆,同比增长1.8、1.9倍,这一产销量超过此前市场预期。高工锂电预测,2025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1523GWh,全球锂电铜箔市场需求将达97万吨,2020-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3.9%。

此外,PCB产业也随着5G、物联网等进步而持续增长,拉动标准铜箔需求。高工锂电预计,2020-2025 年标准铜箔复合增长率在5.9%左右,到2025年全球标准铜箔市场需求将达68万吨。

极薄化是当前铜箔产品工艺发展的主流趋势,更轻薄的铜箔能够减少原材料成本,还能减少单体电池质量从而提高能量密度。目前中国锂电池铜箔以6-8μm为主,继宁德时代于2018年实现6μm锂电池铜箔切换后,比亚迪、国轩高科、星恒股份、亿纬锂能等国内主流电池厂也在积极引入6μm锂电池铜箔。据鑫椤锂电数据,今年6μm铜箔在动力电池市场渗透率达到80%。

海亮股份此次投建项目产品主要为6μm、4.5μm锂电铜箔。目前拥有6μm以下技术和产能的公司屈指可数,仅有诺德股份、嘉元科技、超华科技、铜陵有色。诺德股份在今年6月定增募资22.88亿元,募投项目包括1.5万吨青海高性能极薄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工程和1.2万吨惠州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工程项目。

海亮股份将项目选址定在兰州新区,并表示当地能为项目建设一次性提供所有的生产要素。当地气候更适合高性能电解铜箔生产环境,且大工业用电费用约为0.35元/kwh,可以保证未来项目运营成本优势。同时,兰州新区周边有丰富的电解铜资源,且位于中欧班列途经地,可较为便利地采购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生产的电解铜,原材料采购和物流成本较低。

海亮股份还表示,公司将紧盯全球铜箔市场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境外设厂的丰富经验、能力及全球化优势,进一步加快境外铜箔市场详细调研,全面论证欧美、东南亚地区建设年产10万吨铜箔项目的可行性;公司还将积极寻找优质的铜箔生产企业的合作和并购机遇。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