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万亿,怎么花?
2022-03-14 11:42:30 来源: 国是直通车

2022年中国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与去年持平,仅低于2020年的3.75万亿元。此外,2021年四季度所发行的1.2万亿专项债大部分将在今年一季度投入使用,今年实际可用专项债资金可能达到4.85万亿元。

中国2021年经济形势整体向好,但专项债发行规模不缩减,其中蕴含宏观政策的发力空间与手段。

3.65万亿元专项债资金,怎么用好?

增投基建、聚焦9大方向

中央财经大学中财-中证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教授温来成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认为,2021年1季度中国各项经济数据较好,宏观上,未过早启动专项债,所以全年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入相对收缩。今年提前下批地方政府专项债1.46万亿,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投入,及时发挥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据财政部预算司负责人兼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宋其超介绍,2022年专项债券支持的重点方向主要体现在三个聚焦:

第一,要聚焦短板领域。重点支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

第二,要聚焦重点方向。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二是能源、三是农林水利、四是生态环保、五是社会事业、六是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七是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八是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九是保障性安居工程。

第三,要聚焦重点项目。要求地方储备项目应当属于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群众期盼、早晚要干的实体政府投资项目。同时,要优先支持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项目,以及纳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积极发挥专项债券对重大规划和战略的支撑作用。此外,还要加大对水利、城市管网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撬动民间资本、实现有效投资

“专项债是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强增长的强有力财政手段,用好这3.65万亿,极大程度上考验地方政府的原则性和执行力。”温来成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说,确定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和涉及的项目需要从地方到中央层层把关,项目收益与项目融资相平衡是前置原则。通过政府引投,可以给民间资本足够的信心和跟投积极性。

2022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针对地方政府专项债,要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民间投资在投资中占大头,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白景明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认为,在专项债的具体使用过程中,提升投资的有效性是关键,要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

“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一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工程项目,涉及先进制造业、科技攻关、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民生补短板、文化传承发展等重点领域,针对这些领域或项目的投资都将在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资源配置项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合理扩界、穿透管理

“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是发挥财政手段“灵活性”解决经济运行中即时性问题的有力抓手,温来成说。

温来成说,今年针对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范围如何“扩”、边界在哪儿,还有哪些领域可以适当得到专项债资金的支持,还要等待国家层面出台进一步的针对性政策。同时,加强监管仍然是用好专项债的关键。

白景明说,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某些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在使用专项债过程中,为了把偿债“包袱”甩给“后任”,故意拉长还债周期,“比如本来10年可以还清的投资、故意拉长到15年甚至20年还清”,这就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带来风险和麻烦。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曾公开表示,严把资金支持方向。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地方做好项目储备,加强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严禁将专项债券用于各类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以及各类非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

许宏才表示,财政部将持续强化专项债券管理,指导地方做好债券发行使用工作,继续发挥专项债券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原标题为《3.65万亿,怎么花?》)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