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百亩到一万二千亩:陕西大荔县在盐碱滩上种出“摇钱树”
2022-03-31 21:45:09 来源: 陕西农村报

“站在小坡向东望,小坡一片新气象,万亩冬枣才展现,家家户户十几万。”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被誉为“中国冬枣第一村”。22年前,小坡村人在万亩盐碱滩上引洛河水种冬枣。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如今该村冬枣产业总产值1.2亿元,人均收入超过2.5万元。

小坡村被誉为“中国冬枣第一村”

昔日盐碱滩“种一葫芦打半瓢”

小坡村“中国冬枣第一村”的名声是怎么挣来的?答案是:盐碱滩治理。

22年前,地处黄河三角洲华原山南端的小坡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968户4200人几十年来一直在盐碱滩地里刨食。

1966年至1968年,因黄河水漫灌,村里万亩良田变成盐碱地而撂荒。人们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收成少得可怜。1995年至1997年,小坡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480元。

“全村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守在村里的,只能到黄河滩8公里以外的地方,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承包别人的地种庄稼。”3月24日,小坡村党支部书记薛安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触颇深,“黄河滩的盐碱地,往下挖5米就有水,但水是‘苦水’,用来浇地,庄稼都活不了。”

1998年,薛安全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从那时候起,他带着小坡村人开始了向盐碱地要效益的征程。粮食种不成,那就改种树。拉沙压碱、引黄淤碱、栽植杨树。折腾了两年后,碱仍往上泛,杨树长到5厘米到10厘米粗时,树底部全都腐烂了。

薛安全不服输。他带着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发现枣树的耐碱性特别强。2001年,薛安全买回两车冬枣树苗,免费发给村民试种。然而,村民却没人敢“接招”,害怕希望再次破灭。为打开局面,薛安全动员村里23名党员带头试种,每人承包10亩地种枣树,而他自己则承包了200多亩。

盐碱地变良田冬枣成了“金蛋蛋”

枣树要成,水是关键。薛安全明白,得把北洛惠渠的水引到小坡村黄河滩地里灌溉。“修渠花了300多万元,自筹了125万元,洛惠渠灌区补贴了175万元,终于修成了3.8公里长的主干渠和13条总长21.8公里的小渠。”薛安全说,2004年把洛河水引过来时,全村村民沸腾了。

在洛河水的浇灌和滋养下,小坡村大片盐碱滩得到改造,种植的雪枣成活率越来越高。产业有了保障,雪枣4年后正式挂果,按理说到了“见钱”的时候,薛安全却发现,雪枣卖不上价。“当时市场上每斤雪枣只卖6毛钱,而冬枣能卖到3元。”薛安全说。

嫁接冬枣!薛安全联系技术人员带头嫁接,同时发动群众,将购买的冬枣苗子免费提供给村民。小坡村的冬枣之路由此开启。但是两年后挂果,又遇到了新问题。“冬枣皮薄肉脆,见不得连阴雨,遇雨就裂,裂了就烂,而大荔这个季节三年有两年是连阴雨,这可咋办?”就在薛安全发愁时,他突然发现,有人将塑料布搭在树上遮雨,结果枣子一个都没坏。薛安全喜出望外,蔬菜能搭大棚,冬枣能不能也搭大棚?于是,他请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尝试给村里180亩冬枣搭大棚。当年,冬枣喜获丰收。

村民李建华的10亩大棚冬枣,由于管理精细,品质上乘,被一名浙江客商以23.8万元“包圆”。这下,小坡村轰动了:盐碱地上终于结出了“金蛋蛋”!

产业园里一望无际的冬枣大棚

“金蛋蛋”串起产业链乡村振兴图景铺展

“从那以后,村里的冬枣种植面积以每年1000亩的速度增长。”薛安全高兴地说,现在全村有1.2万亩冬枣,1亩地保守按1万元算,全村收益就是1.2亿元,人均收入超过2.5万元。在小坡村的辐射带动下,近年来周边地区冬枣发展到42万亩。

“我种冬枣第一年收入18万元,以后每年都是十几万元。”小坡村村民张夏存说,现在的生活比枣还甜。靠着种植冬枣,张夏存两年前在西安给孩子买了房。

脆甜可口的大荔冬枣。(资料图)

实际上,张夏存只是小坡村 968 户群众的一个缩影。2013年,小坡村通过政府扶持建园、合作社统一管理、村民分户经营的方式,将冬枣种植延伸到储存、物流、电商、培训以及销售各个环节。同时,村里还以冬枣产业为核心,做起了农旅融合“大文章”,实现了一产接二产连三产。

薛安全告诉记者,小坡村过去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这两年回来的越来越多,他们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为村上发展建言献策。目前,小坡村已整合优势资源,建成包括观景台、采摘园、枣文化长廊、枣源广场、观光小火车、枣文化博览园、儿童游乐园等项目,打造诗意田园小镇。

小朋友们坐上了冬枣小镇的观光火车

“同志们到小坡看,小坡建成观光火车站,自古农民都种田,如今这里建公园,坐上火车观枣园,一路风景说不完。”薛安全爽朗地笑着说,这些都是盐碱地综合治理治出来的效果。

手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站在小坡向东看,远看水一片,近看全是碱。种啥啥不长,群众真可怜。”盐碱地曾被称为土地的“绝症”,带给群众的无奈和艰辛曾被编成顺口溜在当地相传。这是一份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如今提起,小坡村村民也能脱口而出。

面对万亩盐碱地,小坡村党支部书记薛安全因地制宜、多方考察,抓住“耐碱、用水”两个关键点并克服困难积极解决。他鼓励群众一起种枣树,但盐碱滩上多年“种一葫芦打半瓢”,谁种谁赔的失败实践,让当地群众不敢轻易“涉险”。于是,薛安全站了出来,带领党员干部率先试种。

一定要让产业有效益,群众挣到钱。从一斤只能卖几毛钱的雪枣,到一斤3元却怕秋霖的冬枣,再到大棚冬枣的成功。其间,小坡村党员干部不服输、能吃苦、肯钻研的韧劲,让人动容。

“虽然我们有付出,但是也得到了回报。”薛安全说,如今小坡村的冬枣产业从过去的600亩发展到了1.2万亩,党员干部积极推动二三产发展,带领全村及周边群众一起致富奔小康。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如今的小坡村人,切身地体会到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理。

原标题:《从六百亩到一万二千亩!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盐碱滩上种出“摇钱树”》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