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阳”丨全家陆续“阳”了,但我们没慌
2022-12-30 10:16:27 来源: 王选辉/文

福州疫情高峰前,心理上做好了一定准备。虽然有很多抢药的消息,我都没有参与,家里之前准备了一些常规药物,觉得应该不至于不够。


【资料图】

其实,今年4月份家里就曾遭受过一波病毒感染。当时,家中有4个人感染了病毒性疱疹咽峡炎,先后出现了发烧、咽喉痛等情况,因为毫无准备,可以说是焦头烂额,几个人都先后去了医院。而这次,了解到足够多的信息,虽然还是出现了很多没想过的状况,但比疱疹感染时明显应对更有序一些。

我们家的中招规律是“女士优先,男士殿后”。

第一个是我老妈。2018年下半年我在福州安家后,老妈从沙县老家过来和我们同住,帮忙照顾小孩。老妈给了我们大量的支持,有她在,我们每天都能吃上热饭热菜,好饭好菜。过去几年时间,为人和善且颇有人缘的她在小区里交了不少朋友,研究了很多新菜式,学习广场舞、抖音剪辑,最近还在练习舞龙。

不知道是买菜还是学习舞龙过程中被感染,12月22日晚,她显现出症状,开始发烧。次日一早,得到消息的我们也意识到,“或许疫情这次真的来了”。抗原检测后,老妈果然显示阳性。

接下来我们商量了下,做了几个安排:首先安排单间让老妈休息,饭菜、水果都送到门口,争取无接触,通过微信和她说“您放心”;其他大人小孩都戴上口罩,做好防护;厨艺更佳的媳妇顶上大厨位置,我打辅助,同时负责下楼买药买菜,老爸帮忙收拾碗筷和其他家务。

下楼买菜时,我就感觉形势和几天前完全不同。小区里空荡荡,到了街头,也没多少人,大家都戴着口罩,行色匆匆。药店门口上挂着个大喇叭,上面循环播放:“没有退烧药、没有酒精、没有体温计、没有抗原”。想到农村老家的爷爷奶奶完全没有备药,我就进药店买了一些基础感冒药给他们寄过去。

第二天媳妇儿也“中招”了,之前她一直处于低烧状况。一早起来,我临危受命,顶上大厨位置,开始煮饭做菜。

之前看到不少人在网上说:“这病毒还挺人性化,一般都会留下个做饭的,轮流中招。”没想到调侃成真。

当然,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体质不同,导致病毒潜伏期不同。所以今天你在照顾别人,明天你可能就会成为别人的照顾对象。

之后三天,一天“阳”一个。先是女儿,再是我老爸,再是儿子。

其他人都还算在可预见的状况当中,唯一在状况外的是女儿。她不到三岁,还没来得及送她去打疫苗,或许是这个原因,她出现了比较长时间的高热,体温达到40℃甚至41℃,一度神志恍惚。一开始是每隔四五个小时都吃一次美林,但没有完全解决问题。隔了一天送到社区医院,塞了栓剂后立马缓解。

后来我们也在反思。“中招”前看了太多“能不去医院就不去医院”的消息,一度把医院给忘了。后来和其他朋友交流,我都会提一句:家里药物解决不了问题,就一定要送去医院,不要犹豫耽搁治疗。

本来以为自己是传说中的无症状感染者,没想到儿子“中招”后第二天,我也开始发烧。最终没能幸免,蹭上了这个“年终热点”。好在老妈也结束了发烧的病症,虽然还有些咳嗽,但也可以出屋帮忙煮饭做菜,解了燃眉之急。

其实很感慨。一个月前,感染新冠对于一个个人、一个家庭一定是天大的事件。而如今,我也和很多小伙伴一样,把自己的经历过程发到了朋友圈,也把女儿稍微康复后兴奋地说“我击败了病毒”的视频发布。曾经可怕的疾病所带来的病耻感已逐渐被大众瓦解。

还有几件暖心的事值得说说。发现退烧药不够求助时,福州当地的麒麟救援队和发小分别给我们送来了儿童退烧药;隔壁邻居专门送过来一箱橙子,还留言说有什么需要应急可以随时说;小王同学在看到妈妈“阳”了之后几天还在电脑前赶工作,塞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什么事情我都可以帮你!不过你要先教我”。可以,小伙子这几天学会关心家人了。

以上是这几天的琐碎片段,絮絮叨叨。

一位大学时的老师在朋友圈的一段话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正如我们猝不及防地被卷入这个世纪疫情从而引发应激反应一样,我们也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宽容摆脱疫情。我想,当下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是,我们都在船上,而不是岸上。”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