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前不久,一则“病毒学博士5天内2次感染不同毒株”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消息发布者实为某便利店员工,为博取关注杜撰身份信息,拼凑相关帖文发布至网络。近期,有关新冠感染防治的话题在舆论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各类消息泥沙俱下,其中夹杂着不少类似的谣言,妨碍了人们对疫情的认识和判断,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干扰。
疫情发生三年以来,应该说人们对涉疫谣言的形式和手法早已不再陌生。这些言论有的虚构歪曲防疫政策,有的毫无科学根据传授错误的防治方法,有的捕风捉影、移花接木,为吸引眼球捏造不实信息。仔细推敲不难发现,网络上流传的大部分谣言完全经不起常识和理性的检验。然而眼下公众对涉疫信息的需求显著上升,面对变化又容易被焦虑、担忧等情绪裹挟,这都给谣言的散播创造了可乘之机,其危害不亚于病毒本身。在这种情况下,多管齐下加强涉疫谣言治理,就显得十分必要。
治理涉疫谣言,需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打击造谣传谣行为。编造、散布谣言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形严重的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于触犯法律的造谣传谣行为,理应依法查处,严惩不贷,强化法律的威慑作用。相关部门要密切协同配合,第一时间核实调查,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
做好专业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疫情信息透明度,也是挤压涉疫谣言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当前,人们对病毒特性、预防治疗、疫情发展走势等信息高度关注,有关部门和媒体应当深入分析和把握这些信息需求,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回应社会关切。要进一步提高权威信息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释疑解惑,及时澄清谣言,帮助公众了解真相,消除恐慌心理。
此外,作为传播链条上的关键环节,互联网平台应当压实自身主体责任,决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对谣言听之任之。平台应利用技术手段加强涉疫信息审核,提高投诉举报反馈效率,及时清除不实信息,处理违规账号。尤其是一些自称专业人士的自媒体,更应予以重点关注。
最后,个人也要增强对谣言的抵抗力,多从权威渠道获取信息,学会辨别消息来源、进行交叉验证,避免分享转发无法确认真实性的消息。只有多分析、多思考,不盲从、不轻信,保持平和冷静客观的心态,才能对纷繁的信息作出理性判断。
(作者:汤涵)

- 狼的精神是什么?《狼道》金句有哪些?狼的精神经典十六字是如下:一、发愤图强:狼不会为了庄严,...
-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世界上最小的内陆国?所谓的内陆国,又称陆锁国,指的是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亦即被...
- 大贝尔桥是哪个国家的?布鲁塞尔是哪个国家的城市?1、大贝尔特桥位于丹麦;2、大贝尔特桥是一座连接丹麦西兰岛和...
- 我国第一艘航母是用什么省的名称命名的?我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是什么号?我国第一艘航母是用辽宁省的名称命名的。为辽宁舰,舷号16,...
- 三江指的是哪三江?三江源头的发源地在哪里?三江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并流是指三江都发源于青藏高...
- 什么是股票发行市场?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的区别?
2023-04-10 14:53:09
- 深市新股首日涨停规则?新股的涨幅为何是44%?
2023-03-20 14:21:02
- 北向资金从哪里看?北向资金看什么指标?
2023-03-10 11:12:33
- 场内基金和场外基金的区别?散户买ETF最大的优点?
2023-03-06 16:55:46
- 股票成交量多少最好?股票成交量小说明什么?
2023-03-02 16: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