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不断探索好用管用的机制做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的活力必将持续涌流
专利也可以“先用后付”了?前段时间,北京首例先使用后付费的高校专利许可案例在中关村落地,从协商到签订协议仅用半个多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授权中小微企业先行试用科技成果,允许企业在试用后再支付专利许可费,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提供了新思路。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想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其实并不轻松。长期以来,专利要价高、信息披露和交流渠道不畅、成果评估耗时长、企业对成果信心不足等问题,都是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只有不断创新机制,打通梗阻,才能让更多优秀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加速转化,需要打破信息壁垒。从实践来看,企业和高校等机构间往往不缺初步的信息了解,甚至早已是合作多次的伙伴,但在面对新的技术专利时,双方还是存在对技术先进性、成熟程度和实际市场前景的信息误差。出于风险担忧,企业往往要用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专利评估,而先使用后付费的尝试,恰好加速了这一过程,让专利及时投入市场验证,不再被“束之高阁”。
加速转化,需要完善服务体系。一项科技成果成功落地,既需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这些供需主体,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科技中介机构等桥梁渠道。技术交易所、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担保机构等可以在多个环节提供专业力量,科技、教育、财政等政府部门也可在组织试点、激励创新等方面加强联动、切实推动。多方通力合作,完善服务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当能如虎添翼。
加速转化,需要创新分配机制。从实践来看,由于专利许可费通常较高,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难免担心成本回收问题。先使用后付费模式的试点,前期降低使用门槛,鼓励企业大胆尝试,后期里程碑式付费,探索收入提成等多种分成方式,既兼顾了供需诉求,又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促成了彼此的深度合作。未来,相信随着更多转化合作的达成,将有一系列分配方案出现。
北京的探索并非孤例。从畅通对接到降低门槛,从创新机制到完善保障,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在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高校有效专利许可率近5年稳步提升,2022年达7.9%,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科研单位有效专利许可率为6.3%,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要不断探索好用管用的机制做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的活力必将持续涌流,更多优秀科技成果定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 狼的精神是什么?《狼道》金句有哪些?狼的精神经典十六字是如下:一、发愤图强:狼不会为了庄严,...
-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世界上最小的内陆国?所谓的内陆国,又称陆锁国,指的是没有海岸线的国家,亦即被...
- 大贝尔桥是哪个国家的?布鲁塞尔是哪个国家的城市?1、大贝尔特桥位于丹麦;2、大贝尔特桥是一座连接丹麦西兰岛和...
- 我国第一艘航母是用什么省的名称命名的?我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是什么号?我国第一艘航母是用辽宁省的名称命名的。为辽宁舰,舷号16,...
- 三江指的是哪三江?三江源头的发源地在哪里?三江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并流是指三江都发源于青藏高...
- 什么是股票发行市场?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的区别?
2023-04-10 14:53:09
- 深市新股首日涨停规则?新股的涨幅为何是44%?
2023-03-20 14:21:02
- 北向资金从哪里看?北向资金看什么指标?
2023-03-10 11:12:33
- 场内基金和场外基金的区别?散户买ETF最大的优点?
2023-03-06 16:55:46
- 股票成交量多少最好?股票成交量小说明什么?
2023-03-02 16: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