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停车出现“冷热不均” 如何更好的利用好公共资源?
2021-12-02 14:23:22 来源: 三峡晚报

随着宜昌“全市一个停车场”应用场景不断深化,市民出行停车也更加便捷。同时,随着城市停车场数量增加,“冷热不均”成为新现象。

如何规范停车收费,更好的利用好公共资源?11月30日,记者获悉,宜昌发改委拟定《宜昌市城区政府定价公共停车场差别化收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记者探访

“冷热不均”现象明显

1日上午,在位于隆康路的南湖停车场,等待入场车辆排起了长龙。准备在附近办事的车主高先生,等待了很久才进入停车场。

高先生告诉记者,和前几年相比,感觉城区能停车的场所确实增加了不少,但在高峰期,部分中心城区的公共停车场,要排队很久才能进去。

当日下午,记者在城区隆康路、红星路、胜利一路等多个公共停车场处,均看到等待入场的车辆排起长龙。而在胜利四路路边的一个公共停车场内,还有不少泊位处于空置状态。

11月30日,宜昌发改委对《宜昌市城区政府定价公共停车场差别化收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示,明确具有自然垄断经营及公益性特征的机动车停车设施将实行政府差别化定价。

这些停车场包括:机场、码头、车站、部分旅游景区、公交枢纽站、轨道交通换乘站等规划配套建设的具有自然垄断经营性质的停车场;公立医疗机构、公办学校、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青少年宫、公园等公益机构规划配套建设或内设的停车场;政府财政性资金、城市建设投资(交通投资)公司全额投资建设的停车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办公场所配套建设或内设的停车设施。

分类收费

部分“热门”场所收费提高

记者发现,在实施方案的附件《宜昌市城区政府定价公共停车场收费标准》中,对不同地段、不同时间的停车收费标准,分得更加细致。

依据该收费标准,将公汽公司停车场、南湖停车场、陶珠路停车场、九码头停车场等处的公共停车场热门停车场划分为一级公共停车场,20元/天封顶,相较于目前正在执行的12元/天封顶的标准,提高了2/3。除了热门停车场之外的公共停车场,则被划为二级停车场,收费改为15元/天封顶。但二类停车场夜间停车费用由原来的1元/小时变为1元/2小时。

此外,对宜昌城区各公立医疗机构的停车收费也有了变化。三甲医院和二甲及以下医院停车标准不同。三甲医院白天4元/2小时;25元/天封顶。二甲及以下医院则为白天3元/2小时,15元/天封顶。

对政务服务中心、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青少年宫、公园等公益机构配套停车场,白天5元/2小时,最高收费12元/天。车站、码头、城市交通枢纽等配套停车场连续停车24小时(含)最高收费30元。

以上停车场停车半小时内都免费。同时要求,各经营主体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但不能缩短免费时间;实施方案明确,不足1个计时单位的部分按照1个计时单位的标准计费。

宜昌停车出现“冷热不均” 如何更好的利用好公共资源?

有升有降

让停车资源分配更合理

宜昌市建投公共停车场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实施方案来看,除了热门商圈和中心城区的部分停车场外,将建投公共停车场的绝大部分都划分为二类停车场,同时适当提高了连续停车和热门停车场的停车收费标准,“差别收费应该是为了科学调配停车场资源,引导车主更合理的停车。”

另外,调低了“冷门”停车场的夜间收费标准,对于回家找不到车位的小区居民来说,停放在附近的二类公共停车场一夜可能仅需4元至5元,更加实惠了。

“既要用政府定价把停车收费规范,也应该用市场手段,把停车场资源合理分配。”在城区某医院停车场担任保安的刘先生告诉记者,医院停车场常常爆满,他经常要把一些车主引导到附近的公共停车场。为此,他提出建议,希望对一些热门场所的公共停车位标识要更加明显,周边引导标牌要多一些。

实施方案也鼓励针对公共停车场周边固定刚性停车需求,可以采取包月计费办法制定优惠政策,更好地满足周边居民停车需求,减轻车主负担。

记者了解到,此次《宜昌市城区政府定价公共停车场差别化收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时间截止至2021月12月6日。市民可拨打6851526提出意见建议。(何凡)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