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高新区 择“高”而立向“新”而行 开局之年交出亮眼答卷
2022-02-07 15:12:36 来源: 南宁日报

规上工业产值完成466.6亿元,增长11.77%;GDP保持两位数增长,总量达305.5亿元,增长14.1%;固定资产投资207.39亿元,增长19.6%,增速排名全市第三;进出口总额预计达555亿元,增长14%,总量居全市首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南宁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以党建引领七项重点攻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对外开放发展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个区”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交出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亮眼答卷。

  育先机开新局 实现稳中提质

南宁高新区始终围绕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紧扣“1+3”重点任务,发挥工业主战场作用,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规模和质效持续提升。

工业提质扩量。2021年,南宁高新区规上工业产值在全市占比实现新提升,达17.65%,总量排名全市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93.85亿元,增长14.12%。经济新动能加速启动,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18.1亿元,增长7.3%;规上高技术制造业产值280.2亿元,增长23.7%。重点打造的两个百亿产业园区支撑有力,其中,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园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亿元,增长348.98%;综保区加贸产业园21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7.5亿元,增长15.54%。着力推动存量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全年完成技改项目62个,技改投资增长34%。

服务业提质升级。77家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39.7亿元,增长26.4%,总量占全市比重达28.6%。南宁高新区批发业销售额增长91.6%,排名全市第一。2021年7月,南宁高新区获批广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博世科获批试点园区。根据近日商务部反馈,南宁高新区获得2021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评价结果“A”等,成为广西唯一获此等评级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家,其中新建入规工业企业17家。近两年入规的48家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34.48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28.82%。园区亿元工业企业62家,较上年增加7家。世纪创新、博世科两个重点“百亿企业”做强做优,其中,世纪创新实现产值14.1亿元,增长332.36%;博世科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二期项目引进关联企业科佳装备,共实现产值超24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6家,占全市28.6%,自治区级、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22家,总量排名全市第一。工业企业技术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新增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南宁市级5家,26个产品列入广西名优工业产品推荐目录。市场主体活跃度增强,全年新设市场主体11639户,增长26.6%;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量多次位列全国前十、保持全区第一。

深化创新开放 加速蝶变腾飞

南宁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项目联动的发展思路,持续构建创新生态,深挖开放合作潜力,狠抓项目招商建设。

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创新载体建设更优,2021年南宁·中关村(基地+科技园)累计聚集创新主体达490家,营业收入创新高,达207.64亿元,增长88.76%;中关村科技园一期基本建设完成,世纪创新、联东U谷等22个产业化项目快速发展,二期落地东创精密、三一重工等一批在建项目加快推进;和德科创中心已入驻广西区块链科创园等94个创新项目;在中关村品牌的引领下,环明月湖创新创业集聚区“全域联动”,国家级众创空间南宁创客城累计入驻初创型科技企业78家,力合星空(南宁)孵化器入孵项目41个。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67家,广西瞪羚企业保有量预计达22家。科技金融支撑更稳,通过举办多场银企对接会,专题辅导壮博生物、咪付等优化融资方案,帮助入区企业累计获得5亿元融资。创新人才集聚好,园区企业博世科创始人、广西大学王双飞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新等10个人才企业项目入选“邕江计划”,占全市41.67%。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南宁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三区叠加”开放优势吸引企业加快集聚,围网内外新增注册企业914家,累计达1257家,增长236.03%;重点依托综保区,新引进外资企业26家。中国(南宁)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量1.11亿单、交易额57.57亿元,分别增长159.82%、177.56%。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其中物流产业项目年度投资4.5亿元;新中智慧园、新中信泰医药物流园实现常态化运营,货运量累计超130万吨。南宁高新区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6434万美元,招商引资到位内资完成106.5亿元,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和外向型经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项目推进持续加力。项目招商更加精准,推进全通三维科技等26个“行企助力转型升级”项目签约,总投资63.84亿元。全年审议招商项目196个,完成标准厂房招商29.05万平方米,土地招商427.7亩。招商小分队驻点北京、深圳招商,通过实施“百日攻坚”行动对接企业164家、储备项目52个。充分发挥格思克、世纪创新等行业重点企业作用,成功引进华辰电子、永尧电子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激发“链”式效应。项目建设更加有序,全年开工项目10项,竣工项目15项,52项列入区市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2.57亿元,15个“双百双新”项目持续建设,完成投资24.2亿元;前两年新签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率超额完成任务,22个“三企入桂”项目“四率”综合排名全市前列。项目服务更实更优,党工委、管委会班子领导带队挂点服务重点企业,企业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运行,助企特派员深入企业一线,形成不同层级、全方位服务企业工作格局,累计协调解决400余个涉企审批事项,帮助可口可乐、怡宝等企业解决限电用电等100多个生产问题,指导协助亿安捷、格思克、鸿楷供应链等775家企业兑现政策补贴及扶持资金10.81亿元,助力企业达产增量、加快发展。

践行初心使命 答好民生考卷

南宁高新区始终坚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全面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强化民生保障,下大力气做好“千家万户的事”。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紧盯“三零”防疫目标,累计投入约3200万元疫情防控经费,成功打赢复工复产复学、突发应急涉疫事件快速处置、防范“三非”人员疫情输入等硬仗,牢牢守住本土疫情“零发生”的疫情防控底线。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全年实施88个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79亿元。路网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已形成四纵四横园区路网,芦村岭路西段、罗伞岭西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南宁综保区共建成道路20条、里程约22公里,银海大厦、汇通产业园等建成投入使用,和泰产业园、银海保税仓等项目顺利竣工。

生态环境继续向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PM10、PM2.5均圆满完成年度控制目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开展河湖“清四乱”,100%完成南宁市总河长令督办整治问题销号,持续保持水清岸绿。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如期完成21个自治区、南宁市下达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教育配套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安园路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学位供给1500个。辖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57760人,社会救助困难群众17077人次,发放救助补贴576万元。建成南宁高新区示范性公办养老院,进一步强化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圆满完成年度基本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各项任务指标。

传承建党精神 深化自我革新

南宁高新区发扬伟大建党精神,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自觉把党的建设融入全领域各方面。

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持续压紧压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专题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常抓不懈。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新闻报道工作成效凸显,2021年南宁高新区刊发新闻报道680多篇(次),其中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科技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及网站刊发正面新闻报道280多篇(次)。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学习活动316场次,辖区企业广西千年传说影视公司荣获全区文艺最高奖项——第十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工委班子带头举办专题读书、学习班,带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学习100余人次。围绕“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活动,打造“高新精神”,广泛开展“党员心声大家谈”“党史故事大家讲”“党史知识大家答”“红色歌曲大家唱”“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参加人数达19万人次。大力深化暖心为民服务,党工委投入4.9亿元大力推进37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目前已全面完成建设。

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累计投入480多万元加强党组织建设,全年发展党员214名,获得自治区级、市级“两优一先”表彰8个,市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3家。持续深化“火炬先锋+”党建品牌,启动“三创三推”打造模范机关三年行动计划,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创建“火炬先锋+党建孵化器”、物流企业“红链”党建联盟等党建品牌,切实发挥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

有效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牢固树立担当实干的选人用人导向,选拔一批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选优配齐配强干部队伍。持续推进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具体措施落实,积极开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定期奖励工作。持续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积极推动提醒函询诫勉谈话常态化,促进日常监督务实管用。

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受理信访举报61件,对违纪违法问题立案1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人,被南宁市纪委监委评为2021年度信访举报工作先进单位。用力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创城、工程建设领域、教育系统、“窗口腐败”等专项监督,主动约谈、签订承诺书200多人次,建立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监督机制,监督质效不断提升。合力筑牢不想腐的堤坝,严管与厚爱并重,通过旁听庭审、任前谈话、党课教育、案例通报等方式增强廉政意识,为2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干部澄清正名,对6名受处分的干部教育回访,推动南宁高新区政治生态不断向上向好。以强烈政治担当抓好自治区党委巡视高新区反馈问题整改,紧盯工作漏洞,深挖问题根源,切实拿出过硬举措,确保按期不折不扣完成整改,做深做实巡视“后半篇文章”。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