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生活 > 正文
青海西宁城东区:一条主线 五支队伍 五个讲堂 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米”
2022-02-11 10:16:46 来源: 区委宣传部

近年来,城东区理论宣讲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基层宣讲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盘活用好阵地、人员各类资源,按照“坚持一条主线、组建五支队伍、打造五个讲堂”的思路,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润物无声沁人心。

坚持“一条主线”。把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委讲师团工作和理论宣讲工作的若干措施》,坚持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和省市区重大会议精神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生态保护、疫情防控等内容,制定宣讲方案、组建宣讲队伍、培训宣讲人员、印发宣讲提纲,进一步让基层理论宣讲成为凝心聚力的大阵地、乡村振兴的大课堂、经济发展的大本营、社会治理的大讲台、共建共享的大基地。

组建“五支队伍”。积极打造宣讲队伍,将党政领导、基层理论宣讲骨干、村(社区)书记、离退休老干部、文艺骨干、辖区党员、科技能人、致富能人、司法工作者、“五老人员”、卫生工作者、道德模范、乡土文化人才、“红军小学”学生等讲师资源纳入师资库,组建了“东城之音”“五老宣讲团”“名嘴宣讲团”“小红星宣讲团”“春雨宣讲队”等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较高、宣讲能力优秀的五支常备理论宣讲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等载体,积极探索“菜单式+分众化”宣讲模式,面对不同单位、不同对象、不同层面广泛开展“十进百场万人”宣讲活动,切实让专家学者“请进来”、机关干部“学起来”、草根宣讲队伍“讲起来”,大大满足了党员干部群众多维度、多样化、多层次的理论需求,打造了一批叫得响、推得开、受热捧的宣讲品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群众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推动领袖思想走进基层群众、走到群众心坎上。

打造“五个讲堂”。坚持分层宣讲、分类指导,搭建“领导讲堂”“专家讲堂”“名嘴讲堂”“巡回讲堂”“网络讲堂”,让党的声音在东区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领导讲堂”带头讲。按照一人一点、率先示范的原则,县级领导干部带头领学、率先开讲,按照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要求,带头深入联点村(社区)开展宣讲,同群众面对面谈学习体会、谈思想认识、谈贯彻落实,用群众语言解答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把党的创新理论讲透彻、讲出彩。“专家讲堂”示范讲。坚持典型引路,专家学者打样,邀请省委、市委宣讲团成员及有关领域专家召开学习贯彻各类宣讲报告会,对重大理论和相关问题作完整系统、深入浅出、结合实际的专题辅导,为基层宣讲员提供宣讲范本。“名嘴讲堂”常态讲。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的作用,依托“东城之音”“五老宣讲团”“名嘴宣讲团”“小红星宣讲团”“春雨宣讲队”等宣讲队伍力量,探索“菜单式+分众化”宣讲模式,通过新闻宣传、理论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公益广告宣传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组织开展宣传宣讲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解读“新思想”,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创新开设的夏日“庭院小党课”,“小板凳微党课”让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推动各类宣讲深入人心。“巡回讲堂”通俗讲。因地制宜,深化拓展“百姓大舞台”“文艺轻骑兵”等特色“宣讲+”形式,采取“理论+故事”“理论+文艺”等模式,编排具有理论教育功能的三句半、快板、青海曲艺、朗诵等特色节目,推动“乡音”传“党音”,做到走心、入脑,有温度、接地气。青海小调《疫情过后春来到》、曲艺联唱《五中全会指航程》、快板《清风颂 正气扬》、配乐诗朗诵《继往开来再出征,六中全会指明灯》等作品,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网络讲堂”覆盖讲。用好“指尖课堂”,利用新媒体平台资源,积极推送“新时代文明实践微宣讲”“党的故事我来讲”“红色故事少年说”等一批新媒体产品,为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学、时刻连线学提供学习资源。同时,把微宣讲搬进直播间,“通过理论骨干‘云端’宣讲、宣讲员开直播”的形式,让宣讲活动贯穿线上、线下两条“战线”,推动新思想宣传宣讲更成体系和机制、更有声势和影响。

下一步,城东区将继续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平台,抓好导讲、备讲、宣讲“三个环节”,创建政治、惠民、法治、科普、文明“五个讲堂”,建好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行业职员、模范典型、草根宣讲“五支队伍”,实行“派单、接单、点单”式宣讲,整合“报、台、网、微、端、屏”等资源,持续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为聚力建设美丽繁荣东大门,奋力谱写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东区新篇章提供强大理论支撑。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