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西区:构建闭环机制,推动为民办实事走深走实
2022-02-11 11:46:49 来源: 魅力西区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城西区紧扣主题、精心谋划、细化措施,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通过民意收集、安排部署、推进跟踪、反馈达效的方式,形成为民办事全链条工作闭环,确保抓实抓细民生实事,让群众的“急难愁盼”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身入”基层,问需于民有温度。城西区各级党组织带领党员干部“身入”基层,走到群众身边问需问计。畅通渠道听民声,区委党史办开通“我为群众办实事”便民服务热线,运用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的机制,听取群众所需所盼,并适时实地调研协调,全程受理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各镇(街道)党(工)委采用“天天走、周周应、月月谈”工作法,借助民情恳谈会、周六联席会、服务交流会等平台,深入楼院、楼宇、社区,掌握社情民意、回应群众诉求,搭建干群“连心桥”。列出清单会民意,依托5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创新打造志愿服务系统,将“居民需求清单”和“服务资源清单”内容有机衔接,实现“供需对接”,形成群众“点单式”志愿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区信访局以全区县级领导包保化解信访积案为契机,梳理辖区遗留的信访案件并列出清单,以区委包保领导亲自研判、接访、处访的方式,逐项化解积案,实现“案结心解”。常态长效察民情,区政府班子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带头深入区市民服务中心、镇办综合服务大厅及窗口单位,以企业和群众身份走流程、以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以办案人员身份跟执法,扎根基层“问诊把脉”,发现症结“对症下药”,用常态化察民情推动“改进作风、利企便民”达长效;各镇(街道)党(工)委建立常态化“民情走访日记”机制,依托“红色物业”“幸福快车”党建品牌,以党员承诺践诺活动为抓手,进院入户随时记录问题建议,以“群众出题,党员答题”的形式纾民困、解民忧。

“力行”一线,为民办事有力度。城西区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问题,在着力办好6类30项民生实事项目及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围绕“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工程,服务老百姓、当好勤务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抓重点。彭家寨镇党委盘活用好现有村集体资源,坚持“一村一策”,稳步推进汉庄村花卉种植和树莓采摘基地等农业专业合作社项目,帮扶刘家寨村成立“古寨古法青绣房”等特色产业,认真谋划楼宇经济,持续推进西北园村创业大厦建设项目,走出有西区特色的“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新路子;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乡村振兴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全面完成火西村整村生态搬迁,推进阴山堂、张家湾、杨家湾新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对晨光村等集中连片城中村开发建设,打造城乡互补、工农互促、三产融合、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保障基本民生需求解难点。区人社局持续推进就业创业项目,通过搭建“互联网+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展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发挥孵化中心载体作用助力企业发展等方式,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区教育局通过规范招生行为、消除超标班额、均衡师资配置等措施,持续巩固消除“大班额”成果,将占比严格控制在2%,促进辖区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此外,城西区在养老、医疗等民生需求上持续发力,着力打造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补盲点。区市民服务中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立全省首个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策咨询为一体的政务服务流动站,借助“青松办”、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主动把政务服务送进商圈、楼宇、社区,努力推进“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的深层次变革,让办事群众享受“管家式”服务;城西公安分局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增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三维码上户政平台”等方式,真正让群众的“急事”得以“速办”。细化基层治理疏堵点。兴海路街道党工委不断拓展“联动+”,动员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辖区律师事务所等力量积极参与社区综合治理,联合派出所、市场监管等多部门集中开展整治行动,持续巩固延伸“平安社区”“平安街道”创建成果,维护居民生活安宁;区城建局加大建筑工地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监管执法力度,进一步强化燃气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推进消防验收等工作,确保安全施工,把“城市治理更加精细”落到实处。

“心系”群众,问效于民有深度。坚持以问题导向促整改、以效果导向促落实,深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跟踪问效推进度,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落实“日碰头、周全会、旬协调、月汇报”推进机制,通过专题会、研讨会、推进会等形式,研究全区党史学习教育贯彻落实措施,保障工作推进有序有力;党史学习教育指导组强化严督实导,通过“四不两直”方式,实行“专项督导、跟踪问效、整改提升”工作闭环,将督查指导触角延伸至(村)社区、小学、“两新”组织,做到重要环节全程参与、审核把关,截至目前,共开展督导督查5轮,指出问题86条,力促党史学习教育方向不偏、靶心不变。群众评议展成效,坚持以群众满意作为衡量为民办事成效的标尺,严格落实“需求由群众提出、过程由群众监督、成效由群众评价”测评机制,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测评会,邀请群众代表围绕民生项目完成情况和成效、党员建功立业活动情况等各方面进行测评,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虚心接受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各镇(街道)党(工)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围绕自选民生项目进行自评,同时借助线上线下平台及时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亮点成果,接受居民监督、回应居民诉求,以服务实效检验为民成效。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