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点亮未来文化发展之路
2022-02-23 13:33:13 来源: 深圳商报

岭南民俗和非遗绝活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迸发绚烂火花,点亮未来文化发展之路。虎年春节,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展演活动让久居都市的深圳人,感受到了中华古老文化传统的魅力和风采。“深圳市第十四届欢乐闹元宵暨2022年非遗沉浸式虚拟直播活动”近日在深圳南头古城举行,同步开启线上直播,累计收获433.21万观看量。

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开启于2005年。经过17年的发展,截至2021年12月,深圳全市纳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遗项目有214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27项、市级63项。全市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6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24人、市级传承人30人、区级传承人119人。全市各级非遗展示传承场所39处。

除了沙头角鱼灯舞、松岗七星狮、下沙祭祖等项目日渐深入人心,深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年还会举办一系列“欢乐闹元宵”“文化遗产日”“沙头角鱼灯节”“麒麟文化节”“三月三庙会”等丰富多彩的公益文化活动。

深圳打造“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点亮未来文化发展之路

本土非遗丰富多彩,外来非遗深圳生根。比如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平乐郭氏正骨法”,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平乐村,还有源于陕西的田氏剪纸、源自潮汕的皮影戏(深圳大鹏)等。据统计,目前深圳市认定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异地非遗项目占比达三成。

2021年8月,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军表示,在深圳,做好非遗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立足深圳、服务全国、走向世界。”

结合深圳实际,着力打造“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成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的平台,成为全国来深圳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汇聚平台。

推动《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办法》《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传承基地、传播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尽快颁布施行,完善非遗保护政策体系。

此外,针对一些民间传统工艺、传统中医药、传统风味小吃、传统演艺节目等类别的项目,采取生产性保护,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体经济;更可借助深圳70多个友好城市和友好交往城市的平台,推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聂灿)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