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如何做好幼儿的学前教育
2023-04-11 10:15:37 来源: 东方资讯

父母应如何做好幼儿的学前教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访市第六小学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任慧文

本报记者 石径宇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学前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幼儿在学前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养成哪些习惯,家长们需要帮助孩子进行哪些学前教育?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第六小学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任慧文。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一线教育三十年“阅孩无数”的教师。任慧文老师表示,她经常会被问及诸如“孩子用不用上学前班?入学前应该学习多少小学知识?要达到什么程度?”之类的问题。其实对于一个学龄前孩子来说,填鸭式积累的知识恰恰是最不重要的,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阳光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才是幼小轻松衔接过渡的关键,更是未来孩子成人成才的关键,对此,任慧文老师提出如下建议:

■保持对小学的向往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阶段要让孩子们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盼望成为一名小学生,想象着自己进入校园的美好生活。避免在幼儿园阶段,学得过多过难,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对小学生活失去兴趣和期待。

生活中的懒惰常常会迁延到学习中去,例如不懂得归纳整理知识,不会规划时间、比较拖沓,经常丢三落四,考试做题时马马虎虎。学前阶段,要培养儿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如吃完饭收拾碗筷,起床后整理床铺,学习完毕自己整理文具书包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情有条理、有规矩,对适应小学生活大有益处。

■学会认真倾听 保持专注力

倾听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的课时长度为40分钟,其实整节课都能聚精会神听讲的孩子很少。学前阶段,就要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对幼儿进行训练:别人讲话时要有礼貌地安静倾听不能随意打断,等别人讲完话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需要举手得到老师允许才能发言;听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在课堂上听讲,要看着老师、书本、黑板、屏幕等相关内容,手里不要玩东西,专注倾听、认真理解老师的话。

■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学前阶段,学知识不是主要的,让孩子爱探究爱思考才是更重要的。家长们要多为幼儿提供思考、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孩子在学龄前要大量阅读,父母要多花时间给孩子读书听,幼儿园要增加阅读课程。大量的阅读积累,积极的思考和清楚连贯的表达,不仅对于入学后的语文学习,对于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多启发引导孩子,克服其胆怯心理,鼓励孩子在众人面前大声表达,敢于说出自己的需要、展示自己的观点。

■认识学习目的 适应集体生活

入学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上学,为什么读书。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说说喜欢做的事,帮他确立与兴趣相对应的理想。

同时,小学班级人数较多,组织纪律很重要。小学课堂上不能像幼儿园时候一样随意起立、走动、说话甚至去厕所。准备入学阶段,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让他们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每个人都要保持好课堂纪律。

■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态度

小学知识用不用提前学?学多少合适?其实小学的探头知识学不学要因人而异,总体说来不要贪多。

握笔姿势要练好,学前教育阶段不要急于教给孩子怎么写字,在写字前一定要训练好他们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错误的读写姿势一旦形成很难纠正。

探头课学习因人而异,有些孩子接受新知识能力强,不提前学也没关系。对于接受能力弱一些的孩子,也可以适当学一些拼音拼读和十以内加减法。并以日常生活中随口练习为主,没有必要每天让孩子坐在书桌前背和写。

孩子如果在学龄前学的东西太多、太深,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还会有一部分孩子失去对小学课堂的新鲜感,养成上课不听讲的坏习惯。家长们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保持对学习的渴望,对新知识的渴求,这样才能走得长远。

关键词: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