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中心”为核心绘制北京科技创新图谱
2021-11-25 08:37:0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委市政府近日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于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部署“十四五”时期北京科创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规划》提出了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分两步走的目标任务: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从中可以得出重要判断: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已经蓄势待发,窗口期已经开启,眼下重要的是落好“五子棋”中的第一子。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规划》全文发现,《规划》提出了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三大支柱,实际上就是三大发展目标。

以“科学中心”为核心绘制北京科技创新图谱

《规划》提出,“科学中心”建设要取得新进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左右——这个水平是排在全球前列的,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更要达到17%左右。

以科学中心建设为核心,《规划》提出的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首先是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升级版”:推动“三城一区”内的科技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以提升科研组织化、体系化能力为突破口,打破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行政隶属限制,鼓励围绕重点领域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在京牵头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引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三城一区”内优化布局。

在打造国家实验室“升级版”的基础上,还要持续优化并争取更多国家创新平台在京落地。例如在汽车行业,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要完善独立开放运行机制,与动力电池、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平台加强技术协同,推动融合创新;在种业行业,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要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代种业技术创新体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要建立健全项目筛选机制、市场化决策机制、不同阶段资源要素整合机制,推动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加速转化;此外还要积极服务区块链、疫苗等领域国家创新平台在京落地。

以重点领域和产业打造世界科技领先的格局

《规划》强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领域攻关,同时布局培育高精尖产业新功能,两手都要硬,以此打造世界领先的格局。

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规划》划出了11大重点领域,分别是: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性研究;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发;支持开展量子信息前沿技术研发;支持开展区块链前沿技术研发;支持开展生物技术前沿技术研发;推动集成电路产研一体化研发;支持开展关键新材料“卡脖子”技术攻关;支持开展通用型关键零部件研发;支持开展关键仪器设备研发;积极布局生物育种创新发展;加速推进空天科技创新。

《规划》同时提出,提升创新链、延伸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深度支撑具有首都特色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建设,具体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以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为例,在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后,要积极落实国家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推进氢能、先进储能、智慧能源系统等领域减排降碳关键技术研发攻关。

以丰富场景和密集制度安排谋划创新生态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规划》以丰富的应用场景设置、密集的制度创新,谋划出北京“十四五”时期的科技创新生态。在应用场景建设方面,北京从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强化碳减排碳中和科技创新、构建公共卫生安全科研攻关体系、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实施科技冬奥专项计划等六方面,提出构建新技术全域应用场景。

其中,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方面,《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创新应用与场景落地,强调“清晰度”: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5G传输+8K超高清视频技术”(“5G+8K”)、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扩展现实/混合现实(AR/VR/XR/MR)等技术在传播、影视、出版、演艺、文旅及未来虚实融合社会场景应用。

在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场景中也强调了对“精准度”场景的描绘,要针对区域性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改善及生态环境增容等过程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智能监测检测技术、精准计量控制技术、低碳资源化技术和智慧化管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形成污染物全过程治理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

以“科学中心”为核心绘制北京科技创新图谱

北青报记者还注意到,密集的制度创新也让科技生态更显“活力”,以真正做到“用好人”和“办好事”。在“用好人”方面,《规划》明确提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例如,《规划》要求在各类人才项目中建立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培育机制,探索推行人才“推荐制”。改革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实行科研项目分类管理,加大对科研人员的绩效奖励力度。允许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取酬。支持科研事业单位探索试行更灵活的薪酬制度。

在“办好事”方面,《规划》在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也提出探索方向。例如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提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区”政策叠加联动,打造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升级版”。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