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聚合”到“聚变” 宜昌打造区域性科创中心底气在哪儿?
2022-04-27 16:29:18 来源: 三峡晚报

今日之宜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科创。

宜昌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提出“六城五中心”目标定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显著、活力迸发的区域科创中心。

从“聚合”到“聚变” 宜昌打造区域<span class=

2021年,宜昌区域科技创新生态指数位列全省同类市州第1名。宜昌位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45位,位居全国城市创新百强城市第55位。这组数字背后,是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集聚、创新成果的加速涌现。

宜昌如何乘势而上,加快建成区域科技创新中心?4月26日,“高标准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双月协商会暨市委双月座谈会在市政协机关召开。宜昌打造区域科创中心的底气何在?科创要素如何从“聚合”到“聚变”?市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相关专家、职能部门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宜昌打造区域性科创中心

底气在哪儿

几个月前,宜昌区域科创中心场景专场发布会勾勒出宜昌区域科创中心的轮廓: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区域科创中心将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化工创新升级示范区、长江经济带清洁能源创新应用样板区、“宜荆荆恩”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引领区、“南部列阵”产业创新策源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支撑湖北科技强省建设,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宜昌力量。

围绕目标,宜昌正构建起“一室、一区、一城、一圈、一体、一廊”(三峡实验室、宜昌高新区、科教城、环三峡大学科创生态圈、市域创新联合体、“宜荆荆恩”科创走廊)“六个一”创新布局。“投入6.6亿元成功筹建湖北三峡实验室,设置磷石膏综合利用、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磷基高端化学品、硅系基础化学品、化工高效装备与智能控制、新能源关键材料等6大研究方向,启动磷石膏相关研究项目,磷石膏治理从“源头—中端—末端”同步发力,全过程治理路径逐步清晰。聚焦产业创新,新增一批高级别创业孵化器、技术创新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构筑起“以三峡实验室建设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纽带”的创新平台梯次培育体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60多家。科技成果加速涌现,近三年83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励,获批一类新药3个,填补了全省空白。全国80%“电子级磷酸”兴发造,10余种高纯湿电子化学品大半实现国产。安琪“酵母浸出物”深度开发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15件,全省领先……课题组发言人、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朱家法描述了宜昌区域科创中心建设的破局开新。

打造区域性科创中心离不开人气、人才、人心,宜昌加速以人才为核心,集聚一流科创要素。“1+4”重磅人才新政发布后,14个县市区在市级政策基础上“加量加价”。“宜昌高新区对入选市‘双百计划’人才项目,再给予最高500万元配套资助,伍家岗区在市级引才奖励基础上,对博士、硕士,三年内分别再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1500元的标准发放人才补贴。行业主管部门系统梳理,研究出台11支专项人才队伍引育计划,构筑同了全方位、立体式人才引育政策体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商亮介绍,去年以来,全市新达成就业意向超过10000人,同比增长50%以上。随着人才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为城市留人、为企业留才、为社会留量,宜昌正成为人才追梦筑梦圆梦的城市。

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74.1亿元,同比净增224.49亿元,增长32.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一,占GDP比重提高到17.4%,较去年增长1.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11.68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2.62%,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62、0.2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提高到2.77%,是全省唯一超过2%的市州……

数据为证,奋力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宜昌底气十足。

科创要素

如何从“聚合”到“聚变”

“一室”如何加速摘下磷化工技术塔尖“明珠”?“一区”如何成为名符其实的“高地”?如何将“一城”打造为湖北省产学研城一体化示范区?“一圈”如何成为“潮人”“达人”向往之地?如何加快全区域科技创新联动发展,成为“南部列阵”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泉?围绕加速催化科创要素从“聚合”到“聚变”,更科学地构建“六个一”多层次、全覆盖创新体系,与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如何加快磷石膏综合利用提升原始科技创新能力?课题组发言人、市科技局副局长王代红建议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挥好实验室磷石膏综合利用研究方向首席科学家作用,整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焰新院士团队、武汉工程大学池汝安教授团队、武汉理工大学陈伟教授团队资源,畅通人员流动体制机制,推动科研人员双聘。进一步整合共建单位磷石膏综合利用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共建单位省、部级创新平台作用,为实验室提供科研支撑和经验借鉴。目前武汉已建的7个湖北实验室均已与国家相关部委共建,根据三峡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特点,应尽快推进与工信部共建实验室,还要凝练方向,服务产业。建议实验室紧盯磷石膏前端、中端和末端做好源头减量、过程净化和资源化处理及利用。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推动磷石膏治理技术实现突破。

环三峡大学创新生态圈现已建成双创载体31个,总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建成各类产学研融合创新创业平台62个,各类专业化创新创业支持平台25个。市场主体累计达到5.6万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等创新型企业数量达到139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3.3件,超过全市平均水平3倍。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8.09亿元,占GDP比重持续增长至4.47%,位居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20亿元,总量位居全市前三。如何高起点打造环三峡大学创新生态圈?课题组发言人、西陵区政协副主席毛中林给出六点建议:以三峡创新港、三峡青年创业城建设为契机,加大一批创新平台的建设,为“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面合作提供渠道平台,提升校地协同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师生创新创业激励,积极发展校友经济,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全面激发生态圈内师生、校友主体的创新创业潜力,育成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创业载体提升工程,打造专业化创业空间。实施科技服务提质工程,助力创新成果转化。实施城市更新场景创新工程,营造宜创宜居环境。实施体制机制革新工程,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落实人才政策

为科技创新聚智赋能

“宜昌市中心医院在10年前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共计引进博士116人、硕士804人,极大地提升了医院整体医疗业务与科研水平。但近5年来,由于人才政策没有大的改变,核心骨干每年都有流出,新引进的博士、硕士中985、211院校的优秀医学毕业生比例减少。”打造区域科创中心,关键在人才。课题组发言人、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龙兵认为,在全国范围各大城市均重视人才、深化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人才投入的情况下,怎样落实好我市“1+4”人才政策,更好地引进、培养、用好人才是当前形势下我市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龙兵建议,对于特需优秀人才应一事一议,特别是国内外优秀领军人才,这样才可能有院士级专家落户宜昌;要重视引进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以提升我市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实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现有产业升级;要加强人才政策配套。对有初创成果的人才,要加强在成果转化所需研发资金和资源的配套。做好人才—风险投资—成果—企业的对接。在住房、子女就读、事业单位编制等方面加强配套,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既要引才,又要引智。我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等研究,难度大、周期长,可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或采取攻关项目面向全国科研机构进行招标,集国内外智慧为我所用。鼓励本地的科技项目与外地专家团队合作。在重视引才的同时,要重视现有人才。建议完善针对本市现有人才培养、激励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现有人才给予体现知识价值薪酬待遇,这样才能使宜昌成为区域性的人才洼地,为科技创新聚智赋能。(郑岚 侯天臻 刘紫言)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