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闻】末那识与阿赖耶识_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图解
2023-04-25 02:36:22 来源: 互联网

1、一、末那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

2、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


(相关资料图)

3、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

4、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

5、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审思量。

6、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

7、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心性。

8、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特伽罗(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

9、如凡夫、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心位。

10、(二)法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之位。

11、此乃指凡夫、二乘及未得法空智果之菩萨位而言。

12、(三)平等性智相应位,乃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萨以法空观入见道,又于修道位起法空智果及佛果。

13、以上三位之中,前二位属有漏之位,第三位则属无漏之位。

14、 又依成唯识论卷五载,末那识之存在,可引用入楞伽经、解脱经二种教说,及六种道理证明之,此谓‘二教六理’。

15、二教,即:(一)入楞伽经卷九谓,思量之性,名意。

16、(二)解脱经谓,染污意恒时与诸惑俱生灭。

17、六理,即:(一)不共无明证,谓第六识之作用虽有间断,凡夫不共无明,则恒无间断而相续,故须有末那识。

18、(二)六二缘证,前五识以前五根为所依,以前五境为所缘,第六意识亦须有末那识作为其所依之意根。

19、(三)意名证,末那名意,因系恒审思量,故末那识必须恒存。

20、(四)二定差别证,圣者所入之灭尽定与外道所入之无想定有所区别,因灭尽定无末那识,而无想定有末那识之存在。

21、(五)无想有染证,修无想定而得生之无想天,虽无第六意识,但仍有我执,故须有末那识。

22、(六)有情我不成证,凡夫行布施等善,不会成为无漏,无法脱离我执,乃因有末那识之故。

23、 二、阿赖耶识 阿赖耶,梵语a^laya之音译。

24、为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识)之一,九识(八识及阿摩罗识)之一。

25、又作阿罗耶识、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

26、略称赖耶、梨耶。

27、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

28、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

29、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

30、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

31、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32、 此外,阿赖耶识亦称初刹那识、初能变、第一识。

33、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故称初刹那识。

34、而此识亦为能变现诸境之心识,故亦称初能变。

35、由本向末数为第一,故称第一识。

36、由于有阿赖耶识才能变现万有,故唯识学主张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此亦为唯心论之一种。

37、至于阿赖耶识为清净之真识,或染污之妄识,乃佛学界所争论之一大问题。

38、 据摄大乘论本卷上所引增一阿含经之说,及俱舍论卷十六所引契经(或即指杂阿含经)之说,可知阿赖耶思想之萌芽,源于原始佛教时代。

39、据转识论、摄大乘论本卷上、佛本行集经卷三十三、俱舍论卷十六、大毗婆沙论卷一四五等所举,部派佛教时代之诸师皆依爱欲缘起说,将阿赖耶解释为爱着、贪爱,或为爱、乐、欣、喜等。

40、然至大乘佛教时代,则先后有马鸣造大乘起信论以论释阿赖耶识之义,弥勒、无著、世亲等亦分别造论阐述唯识缘起说,以一切万有皆缘起于阿赖耶识,遂成立唯识哲学之思想系统。

41、其中,无著依阿毗达磨大乘经、解深密经等,解说第八根本识(阿赖耶识)为有情总报之果体,并于所著显扬圣教论卷十七中,举出八种理由以论证阿赖耶识之存在。

42、 无著于其另一著作摄大乘论本卷上,将阿赖耶识分为自相、因相、果相三种,并提出迷、悟二种境界,皆由熏习于阿赖耶识中之种子所生起,此即‘种子熏习说’,亦即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妄和合之说。

43、又世亲着之唯识三十颂,至唯识分流时代,有二十八家之注释,而较闻名者则为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之注释;玄奘即以护法之注释为主,糅合其余诸师之说,编译出成唯识论十卷,对我国、日本、韩国之唯识思想影响甚深。

44、 据成唯识论卷二所举,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

45、即∶(一)能藏,谓第八识善于自体中含藏一切万法之种子。

46、(二)所藏,指现行熏种子义而说,亦即此识为七转识熏习诸法种子之场所。

47、(三)执藏,谓第八识恒被第七末那识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又称我爱执藏。

48、 此外,窥基根据成唯识论所述,于所著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末,就自相、因相、果相三相,举出阿赖耶识体之三位,即∶(一)我爱执藏现行位,指第八识之自相而言。

49、因第八识自无始以来,恒被第七识爱执为我,故称我爱执藏现行位。

50、下自凡夫,上至七地以前之菩萨,或二乘中之有学圣者皆属此位。

51、(二)善恶业果位,指第八识之果相而言。

52、因第八识系由无始以来之善恶业所招感之异熟果,故称善恶业果位。

53、此位通至十地菩萨之金刚心,或二乘之无学圣者。

54、(三)相续执持位,指第八识之因相而言。

55、此位通至佛果以及尽未来际。

56、因第八识执持色心之万法种子,令五根不断失,故称相续执持位。

57、依此,从凡夫以至佛之转迷开悟,第八识为众生所依止,故阿赖耶识又称所知依。

58、护法之唯识思想,由其弟子戒贤论师传予玄奘,而盛行于我国。

59、 我国各宗派对阿赖耶识亦有多种说法,如∶(一)地论宗,以世亲之十地经论为主要根据。

60、主张阿赖耶识为真常净识,视同于佛性如来藏。

61、(二)摄论宗,以无著之摄大乘论为主要根据,乃由真谛所译。

62、主张如来藏缘起,阿赖耶识则为无常有漏法,乃一切烦恼之根本,并于前八识外加上阿摩罗识成为第九识,而以前八识为虚妄,九识为真实。

63、然真谛亦参酌大乘起信论,而以阿赖耶识为无记无明随眠之识,乃真妄和合之识,以第八识具有解性义为真,具有果报义为妄,故真谛之思想,乃融合真、妄二说而成。

64、 (三)法相唯识宗,以成唯识论为主要根据。

65、玄奘为新译唯识之代表,排斥如来藏缘起,主张阿赖耶缘起,并立五种种姓,说人、法二空。

66、此种新论说,不仅使我国之唯识思想发生新的大转变, 亦影响日本之唯识思想。

67、 阿弥陀佛!。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