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熊猫,也太好认了~ 世界时讯
2023-06-12 08:20:00 来源: 互联网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

提到四川,你会想到什么?是“无辣不欢”,将花椒运用到极致的川菜?是憨态可掬,把人“心都萌化了”的大熊猫?还是古老神秘,令人震撼心神的三星堆遗址?这片安逸巴适的沃土,不仅有俊秀的山河,更有着璀璨的文化,和数不尽的非遗。


【资料图】

总台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带你走进巴适的巴蜀大地↓

在四川,熊猫也可以是竹子做的

四川是中国竹工艺发源地之一,道明竹编就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川人依竹而居,技因竹而兴,在竹纸、竹簧、竹雕、竹编等技艺上有独特的造诣。

滑动查看↓

随着时代发展,竹编工艺愈发地将实用与审美结合在一起。在88岁的非遗传承人赵思进手中,竹篮不仅外观优美,甚至还能盛水养鱼

作为手工艺品,竹编在一位位传承人的精心钻研与打磨下,也发展出了更多精巧的艺术装置↓

△竹编画

△龚扇

△瓷胎竹编

认识了这么多精美的竹编工艺品,一起来猜猜这只竹编大熊猫的原型是谁↓(重要特点提示:它没有脖子~)

四川总有一种味道击中你的心

在很多人眼中,“麻辣”似乎成为了川菜的代名词,事实上,川菜始于麻辣,归于鲜香。在川菜的24种味型中,有一半都是没有辣椒和花椒的。陈皮味、蒜泥味、五香味、糖醋味、荔枝味……这些听起来就让人垂涎三尺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菜的烹饪在结合地理、气候、物产等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调料的香味,形成川菜“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

在四川有一味调料:豆瓣酱,它的制作同样是一项非遗,在川菜之中,它无所不在,无所不搭↓

现场嘉宾在吃了豆瓣酱特制的回锅肉后,直呼这是“有生以来,吃过最好吃的回锅肉”

非遗传承人徐孝洪介绍,除了“咸香麻辣”,曹丕在《与朝臣诏》中说“蜀人作食,喜着饴蜜”,可证实四川人爱吃甜食。三大炮,就是一种在四川老少皆宜、人人皆爱的甜食小吃↓

三大炮制作技艺来源于四川传统的糯米糍粑制作技艺,糯米团裹上黄豆粉再浇上红糖水,而用“大炮”弹射的方式,是为了让糯米糍粑更加筋道,并且能够快速均匀地裹上黄豆粉,真是好吃又好玩

四川,万物皆可“酱”

作为一味重要的调味品,酱油有着调香味、提鲜味、定底味、增色泽的功效,想要烹制出美味的菜品,好的酱油不可或缺。

由于四川特殊的地理位置,适合食材的发酵,这也给酱油制作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四川人到底有多爱酱油?答案是:万物皆可“酱”!

有着淡淡酱香味,把东西方味蕾结合一起的“酱油咖啡”↓

有着焦糖口感,加入晒制4年酱油的“酱油冰激凌”↓

除了这些“研发”出的酱油新品,还有酱油面包、酱油拌饭等“传统酱食”

在诸多酱油中,

先市酱油可谓是四川人儿时味觉的回忆,它味道柔和、盐度适当,咸味中又有一丝回甘,为何先市酱油会如此优秀?

非遗传承人陈思维介绍说,

首先,赤水河中自带的天然有益菌种适宜酿造酱油,且含铁量高,这是其他区域酿造酱油所不具备的条件,造就了其独特的营养价值;

其次,赤水河流域的特殊自然地理气候,生产的大豆、小麦生长期长,颗粒饱满,富含蛋白质,出油率高;

此外,优质的自贡井盐,保留了深井盐矿中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从一颗黄豆变成一滴好酱油需要多久?陈思维表示,先市酱油传统酿造技艺蕴含十三道工序,日晒夜露要经历3—5年。

点击视频,感受匠心酿造出传承的味道↓

四川,真实的“峨眉派”很包容

‍‍

峨眉武术与

“峨眉派

”有什么关系?影视剧中“黄

蓉”所用的“

峨眉钢刺”真实存在吗?

△峨眉刺武术表演

其实,峨眉派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峨眉武术是现代武术用语,是一种地域文化和传统体育项目。

但峨眉刺与

“黄

蓉”所用的“

峨眉钢刺”却很像,非遗传承人马赵凌云介绍,峨眉刺是峨眉武术中最具代表性兵器,被誉为峨眉绝学。技法讲究出其不意,很好地展示了峨眉武术的特点:柔灵活变

除了峨眉刺,峨眉武术的兵器多达18种。这是由于

历史上的几次大的移民活动推动了巴蜀武术与外来武术的融合,形成了天下武术聚峨眉的情况,这也造就了峨眉武术的包容性,所以,中华武术的十八般兵器都能在峨眉武术中找到

△峨眉扇武术表演

四川山清水秀,野生动植物颇丰,所以峨眉武术中有很多拳种是模仿山中动物演变而来被称之为象形拳术。来猜一下,这些招式都是模仿什么动物↓

8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3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是名副其实的非遗资源大省,这既是长久以来文化积淀的产物,也是开放创新的巴蜀人民的实践成果。

了不起的非遗文化!

了不起的传承人!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非遗里的中国》

更多内容

破世界纪录!难得一见!网友:有被震撼到

强迫症福利!这也太太太太太治愈了→

吹 呀 吹 呀 吹 o O ºº。º

监制/李浙 主编/张志达

编辑/李子仪校对/张天宇

©央视新闻

点赞!↓↓↓

关键词: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