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2022-05-31 16:00:22 来源: 羊城晚报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为此,省委、省政府把区域发展格局调整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核”“带”“区”各呈异彩,赛龙夺锦,共同为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由于各地区自然禀赋、基础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发展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现象。随着发展的持续,不平衡的发展将产生“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将形成“增长极”,进而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实现发展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非自发形成,而是需要政策的调控和干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就是我省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重大举措。

党代会报告指出,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把珠三角核心区打造成更具辐射力的改革发展主引擎。去年,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超过全国9%的经济总量。城市聚集,经济发达是珠三角给人们的印象。珠三角已有4座万亿级城市,其中深圳和广州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广深“双城联动”,引擎功能更加强劲,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但是珠三角不仅仅只有广州、深圳。珠三角9市,每座城市都有自身的特质和优势。例如,佛山是我国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具备深厚的制造业基础,有着“有家就有佛山造”的美誉。“小而美”的珠海则是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强化珠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要继续推进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融合发展,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让人才和资源充分涌动。

通江达海、海陆兼具是广东发展的底蕴和优势。自汉代以来,广东就开辟了通往东南亚和西方的海上航路。党代会报告指出,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更具承载力的产业发展主战场。打造沿海经济带,带动粤东、粤西两翼的发展,要做好“海洋”的大文章,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临海区位优势。

湛江是沿海经济带上的重要发展极和陆海联动发展重要节点城市。如今的湛江港是国家12座主枢纽港之一,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绿色钢铁和绿色石化两大临港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阳江则“御风而行”,打造世界级海上风电基地。汕头可以通过打造海洋牧场模式,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因海而起,向海而兴,沿海经济带将以海洋为依托,串珠成链,为粤东、粤西两翼的协调发展提质增效。

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的生态屏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优良的生态环境就是粤北最大的优势和资源。党代会报告指出,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成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挖掘和释放生态的潜能,将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相结合,走好绿色发展道路,是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是统筹并进的关系。例如,云浮把绿色作为深厚的底色,把生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优势,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清远发挥距离粤港澳大湾区最近、发展空间最大、生态条件最好的“三最优势”,打造“双区”魅力后花园;韶关创新驱动,绿色转型,走出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为抓手,北部生态发展区能够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如今,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持续提升,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作用更加强劲,北部生态发展区优势凸显,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广东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已从2.6比1缩小到2.46比1。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广东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孙梓青)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