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零利润也要卖车,造车新势力如何拿到“决赛圈”门票?
2023-04-24 09:16:19 来源: 搜狐科技

4月18日,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沪举行。本次车展,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悉数亮相,唯独特斯拉缺席。然而,缺席的特斯拉于近日公布了企业2023一季度财报,再度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资料图】

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全球产销增长迅速,但由于在全球主要市场轮番大幅降价,导致增收不增利,净利润同比暴跌。

不过,伴随着价格大降的特斯拉,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愈发白热化,市场份额已经成为车企绕不开的话题。尽管市场规模仍在持续增长,热赛道下的冷思考却愈发突出,不少车企从年初便喊出“没有退路”。

无论是面对来自传统汽车品牌的加速转型,还是特斯拉等品牌的对于市场份额的争夺,造车新势力必须全力以赴来拿到“决赛圈”的入场门票。“到2025年,5家头部企业将确定下来,在接下来从2025年到2030年的过程中,这5家企业将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日前同样做出了这样的预测。

特斯拉以价换量, 一季度利润率大跌

尽管市场对于降价依然有着诸多争议,但从销量角度来看,特斯拉的“以价换量”策略无疑是效果显著的。

特斯拉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全球累计生产电动车约44.08万辆,同比增长44.3%;累计交付新车约42.29万辆,同比增长36%,打破了特斯拉单季度的交付纪录。

进入4月以来,特斯拉再度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降价潮,目前丹麦、新加坡、德国、中国香港、美国等市场已官宣降价,涉及车型主要为Model 3和Model Y。中国内地市场尚未跟进本轮降价。

降价利好销量的同时,特斯拉的盈利能力也受到不小的影响。尽管在销量带动下,特斯拉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达233.3亿美元,同比增长24%。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4%,为25.13亿美元。

尽管增收不增利普遍被市场视为业绩欠佳的直接体现,但特斯拉CEO马斯克似乎并不担心。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照片。 新华社/路透

此前,马斯克已明确表示愿意牺牲利润率来追求销量。而在一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更是语出惊人:“我们不考虑通过定价打击竞争对手,我们只考虑自己总体的战略,人们是否喜欢我们的车,是否买得起我们的车,我们是否能改善服务创造更大的价值,未来零利润出售都是可能的。”

在高盛分析师看来,特斯拉降价就是在向同行施压。业内人士同样指出,通过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特斯拉能够在整个产业链上拥有更大的议价权,从而实现“降价-卖车-再降价”的圈地跑马。

充足的利润空间显然是特斯拉持续降价的底气来源。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特斯拉营业利润率为11.4%,尽管出现大幅下滑,在行业内仍处于较高水平。对比来看,通用汽车2022全年的营业利润率为6.6%,而福特仅为4%。

此外,在3月初的投资者日活动上,特斯拉宣布工艺改良后,已可以实现组装成本降低50%。据国内机构测算,特斯拉新车的成本可能为1.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0万,预计上市定价在15万元左右。

正如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所言,价格战能不能带来销量不一定,但一定能打击对手。仔细梳理威马、天际等面临出局风险的造车新势力过往经历,销量表现与他们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对于车企而言,究竟是要稳定的经营现金流,还是一味追求单车利润,从二者之间做出选择显然并不困难。

造车新势力成本控制关键之年

从深层次来讲,价格战只是车企竞争的表象,核心竞争力源于体系能力和运行效率。

事实上,2025年普遍被业内看作是智能电动汽车赛道进入“决赛圈”的时间点。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几年的车市竞争将注定是残酷而激烈的。对于仍处在“卖一辆亏一辆”窘境的各类造车新势力而言,首要的考验或将在于成本控制。

以“蔚小理”三家中最接近全年盈利的理想为例,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理想以19.4%的整体毛利率领跑“蔚小理”。随着理想L9、L8、L7的陆续上市,产品矩阵持续完善的同时也进一步带动销量。今年3月,理想共交付新车20823辆,再次实现单月交付超20000辆的成绩,同比增长88.7%;一季度累计交付52584辆,同比增长65.8%。

“未来是‘科技+成本’的竞争”,这也是埃安掌门人古惠南经常强调的话。在此前广汽集团举办的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广汽方面强调,埃安的规模效应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以70度电池为例,碳酸锂的价格每吨下降10万元,每辆车的成本就会下降4000元。”相关负责人举例称。

最新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目前维持在每吨17.85万元/吨。对于今年计划实现50万-60万辆销量的埃安,规模效应的持续释放或将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埃安下半年要争取盈利,实现季度盈利是必须的,也努力争取成为国内首个纯电车盈利品牌。”古惠南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中信证券在对2023年的展望中同样指出,在经营层面率先实现电动车业务盈亏平衡和自由现金流转正的企业将有更为从容的空间;在估值上,随着渗透率不断提升,电动车行业也在逐渐转变估值方式,从PS估值逐渐切换为考核盈利的估值,最终可能会产生估值的马太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成本控制并不意味着通过产品品质的下降来达成。据媒体报道,此前有用户在网络上发布“极氪车主联合声明”指出,2022款极氪001的座椅面料出现鼓包和塌陷问题,且部分车主在更换填充物后仍出现鼓包和塌陷现象。

“针对用户反馈此前车型的座椅问题,是因为极氪从环保和用户健康角度出发,座椅面罩与发泡材料之间采用非胶水粘接,采用真皮包裹的座椅、沙发等产品都会存在类似的现象,预计在4月下旬将会升级一版技术方案。”极氪在日前回应老车主联合维权的声明中表示。

事实上,从近期发布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来看,成本控制对于行业的影响愈发突出,车企降本压力已逐步向上游供应商转移。

黑芝麻智能在此前的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三到五年,L2、L2+、L2++高阶辅助驾驶将作为智能车辆标配持续占领市场,黑芝麻智能目前能够实现支持10V(摄像头)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Navigate on Autopilo)功能的行泊一体域控制器BOM成本控制在3000元以内。”

采写:南都记者 赵唯佳 实习记者 于典

关键词: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