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上海基本建成具有上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2022-02-18 08:48:52 来源: 文汇报

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上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标准化水平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标准协同和开放程度显著增强,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标准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更加凸显。《上海市标准化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昨天发布,为标准化改革提出新目标。

记者从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将更加聚焦城市特点和需要,更加聚焦创新引领,更加聚焦协同和保障,加快建设国际标准化高地,着力增加高水平标准的有效供给。

聚焦创新引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行动计划》,上海将围绕产业能级提升,围绕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使命任务,以及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六大高端产业,形成一批先进标准,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科技创新领域,上海将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布局,把标准研制嵌入科技研发过程,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科技、计算科学等领域加强标准化前沿研究;在光子芯片与器件、氢能与储能等技术领域探索以标准化手段助推技术快速迭代。同时,以标准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形成科技、标准与产业有效衔接和耦合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推动标准化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将强化三大先导产业标准引领。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张宏韬介绍,上海将实施三大先导产业标准领航行动、加快研制和实施先导产业标准化发展路线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标准链融通提升,形成一批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引领示范作用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海制造”“上海服务”标准。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上海已累计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15项,主导制定国家标准4039项,发布实施地方标准996项,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项目奖115项。近两年,上海已培育评定“上海标准”21项,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充分体现标准在先导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策源等领域的支撑作用。

到2025年上海基本建成具有上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聚焦城市特点,着力填补空白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上海标准化发展未来将更加聚焦城市特点和需要。《行动计划》提出“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围绕经济、生活、治理3个领域,不断进行标准创新,加快推进数字底座建设与评价、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数字安全、互联互通等标准研制,着力填补空白。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学军用4个数字概括下一步工作:发布100项以上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主导或者参与制定50项以上的国际标准或者国家标准;形成15项以上“上海标准”;推动50项以上城市数字化转型标准化试点。

《行动计划》也将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多样化、品质化要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本市商务系统将推动健全消费领域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建设、提升供应链标准化水平等10项主要任务,引领民生相关产品以及商贸等服务提升水平。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介绍,制定《认知障碍照护单元设置与服务要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导则》等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当前7302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121个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建设和服务;制定《社区嵌入式养老工作规范》,为当前全市371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更加科学的“样本”。

《行动计划》同时提出,将聚焦超大城市治理,加强城市安全运行领域标准化建设,创新治理方式,用标准讲好我国超大城市治理的“上海故事”。

聚焦协同和开放,建成标准化高地

《行动计划》对于标准协同和开放程度也提出发展目标:长三角一体化标准化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制定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区域协同标准30项。陈学军表示,下一步,上海将建立部市标准化合作工作机制,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标准化工作机制,推动区域标准协同。

上海已成功承办第83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大会,连续20年举办标准化国际论坛,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面向未来,上海提出,标准制度型开放将持续推进,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更加深入,新增国际标准化组织注册专家200名,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高地。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健全标准国际化工作机制,推动上海优势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通过标准这一国际通行方式,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行动计划》提出,到2035年,上海要全面形成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全面建成具有上海特色、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副市长陈通出席新闻发布会。(徐晶卉)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