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
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较常年提高6.2%
黄土高原是我国近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4日,中国气象局在北京发布《2022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我国植被生态质量整体较好,2000年至2022年全国有91.9%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尤其是黄河流域,其中有79.1%的区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每年每平方米增加2.5克碳以上,流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的区域面积达到流域总面积的96.4%,植被生态改善明显。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为68.3,较常年提高6.2%,为2000年以来第三高。
“具体来看,黄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的提高提升了水土保持能力,有87.6%的区域涵养水量、98.7%的区域土壤保持量呈增加趋势。由于植被生态改善,防风固沙功能增强,沙尘天气明显减少。从气象条件来看,自2000年以来黄河流域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4.2毫米、气温升高0.03℃,水热条件对流域植被生长比较有利。其中,黄河三角洲2000年至2022年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13毫米,气温升高0.05℃。监测结果显示,黄河干支流沿岸及其周边区域植被覆盖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家气象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钱拴分析指出,黄河流域以及全国其他各地植被生态质量整体呈提高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护工程;二是叠加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共同促进了全国植被生态质量的提高。
钱拴介绍,考虑到气候变暖对冰川的影响,公报增加了对三江源典型冰川——阿尼玛卿雪山冰川和各拉丹冬冰川的影响评估。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阿尼玛卿雪山冰川面积平均每年减小0.67平方公里,冰储量平均每年减少0.06立方公里;各拉丹冬冰川面积和冰储量也均呈缩减态势,冰川面积平均每年减小2.73平方公里,冰储量平均每年减少0.32立方公里,这表明2000年以来三江源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有利于植被生长和湖泊蓄水,但气温升高促进了冰雪融化、冰川萎缩。
(记者袁于飞)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05日08版)

- 仰韶酒业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金奖”载誉而归,再掀白酒国际化热潮!7月4日(当地法国巴黎时间),仰韶彩陶坊太阳酒荣获联合国教科...
- 2023年上半年,业之峰集团都经历了哪些大事?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2023年已经过去一半了。刚刚过去的...
- 让民生确定 为民生服务——民生保险开业二十周年庆典圆满落幕2023年6月18日,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保险...
- 被续航焦虑“劝退”?问界M5标准版续航里程直接超1400km如果在几年前,有人想买一台新能源汽车,十个朋友中估计有九...
- 科顺股份获荆门市市长质量奖,高质量发展树行业标杆近日,荆门市人民政府印发第九届荆门市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名...
- 高位横盘是什么意思?高位长期横盘的股票意味什么?
2023-07-05 15:40:11
- 股票型基金怎样选择最佳买点?股票基金的筛选指标有哪些?
2023-07-04 11:21:51
- 港股通标的股票是什么意思?港股通能交易哪些港股?
2023-07-03 16:23:25
- 股市什么时候休市?股票的涨跌是根据什么来决定的?
2023-06-27 23:22:36
- ipo上市是什么意思?ipo和直接上市有什么区别?
2023-06-21 11:4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