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IC photo
文/刘劲人能走多远,决定因素是认知、执行和运气。运气不可持续,执行可以外包,所以认知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每个人都有认知的局限,因为我们或者没有掌握新的知识,或者没有搞清楚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或者无法对各种知识的重要性进行排序。更有甚者,我们的思维体系往往有系统性的偏差,或者一直犯左的错误,或者一直犯右的错误;或者过于保守,或者过于激进;总之,即使把错误都平均下来也不是零。
(资料图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突破认知的局限?持续学习显然是最重要的。没有持续的新知识、新信息的输入,我们的认知就不可能有任何的变化,没有变化就不可能有提高。学习可以去学校,但学校肯定不是学习的最重要场所。在所有学习的方法中,没有任何一种比读书来的更经济、更高效、更可持续了。在学校里学习一般学不到最好的东西,因为碰到好老师的概率一般不大,毕竟顶尖的、有思想的老师是少数;但我们如果读书就可以选择只读顶尖老师的作品,效率会高很多。所以学会读书是突破认知局限的第一个方法。
和读书类似,旅游和访谈也是一种学习。旅游带来空间的变化,在一个新地点,我们不仅能看到不同的人,而且能看到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文化。在我们把这些新鲜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社会、技术、文化做比较时,就会自然产生认知上的突破和冲击。如果说旅游带来的是感性的冲击,跟牛人的访谈带来的则是理性的碰撞。和读书相比较,访谈的好处是整个过程是互动式的,因此碰撞会很深刻,问题也可以获得更好的解答。
第二个方法是学会让自己不舒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前面讲到,这种模式往往有系统性偏差,但由于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固定思维模式一般是让我们感觉舒服的思维模式。如果我们思想偏左,左的信息和观点就会让我们感到舒服、安全;但偏右的信息、想法会让我们觉得难受、混乱、不安;反之亦然。为了让我们自己感到舒服,我们会对信息进行筛选,把自己不喜欢的信息剔除掉,打造一个舒服的信息环境,但由于我们对信息的过滤是带有方向性的,我们认知的偏差就会越走越远。互联网社交媒体会加重这种倾向,因为平台的算法是以我们的喜好来推荐信息的,这些平台会代替我们过滤掉所有让我们不舒服的信息,在有意无意中让我们的认知偏差逐渐加固、扩大。
人要改变对世界的认知相对容易,要改变对自己的认知往往会极其困难。主要原因在于看世界不容易引起内心的不适,而要客观地分析自己就必然会让自己不舒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在发现自己优点的同时发现缺点和错误,而发现后者又必然产生改正缺点的压力,但这种压力本身就不是件舒适的事,顺着压力改变自己就更加困难。
所以要突破认知的局限,我们就需要学会让自己不舒服。如果我们思想偏左,强迫自己多看一些偏右的东西;如果我们思想偏右,强迫自己多看一些偏左的东西;如果我们是中医,多看一些西医的东西;如果我们是西医,多看一些中医的东西。不是说左或右,中医或西医,有同等的正确性,而是说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看一看反面的东西一定有助于自己减小自己认知的偏差。更重要的是要乐于内观,主动发现自己认知上的缺陷和错误。这个过程一定不会舒服,有时候还会非常痛苦,但它的好处是能让我们回归理性,对我们有极高的长期价值。
同时,我们要意识到,以吸引流量为目的来建立算法的互联网信息平台,都是我们理性思维的敌人。这些平台剥夺了我们追求理性判断的机会,让我们失去了抗争的能力。所以最理性的做法是删掉这些APP,让我们的信息来源没有本质上的误导和偏差。
如果我们处在领导岗位上,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的周围有一个类似社交媒体的人肉的算法平台。我们的下属们知道我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我们表现出强烈的信息舒适取向,下属们的汇报一定会带有巨大的扭曲,什么事只捡好的说,隐瞒所有不利信息,让我们无法看清事情的真相。在这里我们当然不能责怪下属,因为他们发现,如果汇报我们爱听的东西,我们就高兴,就会奖励他们;而如果他们汇报我们不爱听的东西,我们就会发脾气,然后迁怒于他们。有权力的人周围是围着马屁精还是直谏的忠臣,其实全看领导者的喜好。寻找舒服感觉的人会吸引马屁精,想把事情搞清楚的人会吸引耿直的幕僚。
突破认知局限的第三个方法是要让认知和利益松绑。人都是有利益的,当我们的利益受到威胁时,大多数人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语言、行动来捍卫自己的利益。捍卫利益天经地义,但归根结底是一种自私行为,于是人们常常会试图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扩大化,说成是集体利益;或者把利益哲学化,说成是千年不变的价值体系。总之,自己的利益永远等于正义、理性、正确,因此对自己利益带来威胁的言论和观点就是邪恶、非理性、错误的。时间长了,这些捍卫自身利益的语言和行动对我们自己会带来永久性的影响,在有意无意中让我们真的相信了自己的所有辩解,于是在认知上就产生了偏差。这种偏差可以看成是捍卫利益的副作用。
所以要突破认知的局限,我们就要让认知和利益松绑。这一点在公开场合不容易做到,因为还有利益要维护。但在我们的脑子里,完全私密的地方,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认知是受利益影响的。要获得更加清晰的认知,就必须避免利益的负面影响。有人问,既然利益是要捍卫的,为什么非得和认知松绑?松绑了不是会失去利益吗?不然,因为利益有大和小之分,长期和短期之分,大的利益、长期的利益往往对我们更重要,而清晰的认知又是看清大的利益、长期利益的前提。小的利益、短期的利益起到的副作用是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突破认知局限的第四个方法是常做思维的实验,从头脑风暴中获得认知的突破。人脑是个神奇的器官,无论大千世界里有的或者没有的东西都可以在里面发生,但只要想法不溢出变成语言或者行动,一切都是安全的。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里,我们就可以做最疯狂的头脑实验,失败了不会有负面的影响,但成功了就可能带来巨大的认知突破。
人在认知上最大的突破几乎都需要做思维实验才能获得。在科学方面这些例子数不胜数。如果没有在头脑中把玩前无古人的疯狂想法的勇气,牛顿就不会提出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就不会提出相对论,达尔文就不会提出进化论。在商业领域,乔布斯的苹果、盖茨的微软、马斯克的SpaceX,也都需要对技术和市场颠覆性的重新定义才可能产生。
创新产生的机制是从已有数据到认知的颠覆,然后从认知的颠覆到新的行动,行动产生新的数据再来验证新的认知,这是一个三步的流程。其中第一步,从已有数据到认知的颠覆,如果是人来实现,就必须通过头脑风暴;如果是通过机器实现,就是人工智能的运算。由于人和机器的能力是互补的,人脑和AI的结合必然带来更广泛、更深刻的认知突破。所以,一个不敢或者不会在头脑中做思维实验的人,就好比一个没有算力或者算法错误的AI系统,很难独立获得认知的突破。
以上的四种方法各有独特的一面,但并非相互独立。一个人如果能同时做到这四点,一定会有持续的、显著的认知突破,逐步成长为一个智慧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民生银行举办养老金融研讨会9月6日,民生银行在江苏省常州市举办“金融服务养老,共赋美...
-
民生银行首席信息官张斌:大力深化银行数字化转型 助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9月3日,中国民生银行首席信息官张斌出席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
-
讲好普通话的“生意经”——河北承德语音信息服务业发展调查(左上) “普通话之乡”河北承德滦平县。梁志青摄、(右上...
-
2023慕尼黑车展启幕 东风公司欧洲再扬帆继岚图梦想家日前正式获得欧盟整车型式认证(EWVTA),拿到出...
-
探索大模型前沿应用 工银瑞信携最新科技成果FundGPT亮相服贸会9月2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
- 北向资金是什么意思?跟着北向资金买股票可行吗?
2023-07-07 14:35:28
- 如何区分大盘股和小盘股?小盘股与小票股的区别?
2023-07-06 16:34:04
- 高位横盘是什么意思?高位长期横盘的股票意味什么?
2023-07-05 15:40:11
- 股票型基金怎样选择最佳买点?股票基金的筛选指标有哪些?
2023-07-04 11:21:51
- 港股通标的股票是什么意思?港股通能交易哪些港股?
2023-07-03 16: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