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
2021-11-25 14:18:19 来源: 北京商报

11月24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明确,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左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当年超过1.2万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7.5%左右。

“北京要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要落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个‘第一子’。”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表示。2014年以来,北京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率先建成的重要窗口期已开启。

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规划》清晰划定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具体目标。到2025年,“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左右,力争在核心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和引领性原创发现。“创新高地”建设实现新突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当年超过1.2万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7.5%左右。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全球领先水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同时,“创新生态”营造形成新成效。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优化,国际化配置资源能力显著增强,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国际科技合作交往全方位加强。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制约科技创新的障碍进一步破除。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与推进创新成果转换是两大重点。作为“三城一区”之一,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正进入全面加速阶段。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丁明达介绍:“科学城坚持科研与转化同步,建立设施平台开放共享机制,探索交叉研究平台市场化运行新模式,鼓励向科研机构、科创企业开放;推动知识产权分中心运行,为创新主体提供优质知识产权服务。力争边建设、边运行、边科研、边产出。”

《规划》表示,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领推动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建设。把中关村打造成为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深化政府科技管理改革;充分发挥金融对科技的支撑作用;优化惠及创新主体的营商环境。

“北京在科创方面其实是走在国家前面的。加强三城一区的制度建设,把原先集中的科创权力下放,比如审批、奖励、上市等,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再比如,北京的特点就是高端科研人才规模相当大,让高质量人员有更大的专利百分比,把知识产权的成果发给科研人才比发给机构院系会更好,可以进一步提高人才的积极性。”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曹和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制度建设对于科技创新发展十分重要。

“下一步,我们将巩固中关村科学城制度创新高地优势,率先推进新一轮先行先试。深化开展‘两区’建设,建设中关村综合保税区,同时,在数据开放、数据交易、数字贸易、数字治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制度改革成果。”海淀区副区长林剑华表示。

支持“双发动机”产业领先发展

目前,北京市正全力推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积极培育形成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医药健康产业。《规划》明确,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双发动机”产业领先发展。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5万亿元,医药健康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北京市两大国际引领产业营收总规模将达到3.5万亿元。

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十四五”期间,经开区将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在新型显示领域,鼓励以京东方、集创北方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信创领域,充分发挥信创园聚能赋能作用,覆盖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信创上下游全产业链,基本形成链条完整、生态完善、体系完备的产业创新格局。

中关村科学城也将数字经济纳入主要目标。到2025年,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达11%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 50%基础上,保持年均增长8%以上,基本形成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南北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同时,中关村科学城将探索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培育和发现机制,开展颠覆性技术识别、评价、资助研究,储备一批有可能对未来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的新一代技术。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引领区。

到2025年 北京“科创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拓宽应用场景 释放数字红利

对于数字技术发展来说,应用场景的拓宽至关重要。北京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产业,支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也是主要目的之一。

围绕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北京坚持“数字智能技术-数字智能经济-数字智能社会-数字智能城市”主线,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重点领域需求,实施应用场景建设“十百千”工程,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

如突破数字底层核心技术,赋能产业、消费等环节,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聚焦社区治理、城市安全、交通等环节,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强化碳减排碳中和科技创新;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科研力量布局及战略储备能力,建立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科技快速反应体系……这些都将是数字技术广泛应用,赋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

智能驾驶也是北京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经开区提出,依托全国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推动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设立。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4月10日,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同意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设立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为企业在京发展营造良好的“自动驾驶营商环境”。鼓励经过充分验证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政策先行区率先开展试运行及商业运营服务,覆盖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智能网联公交车、自动驾驶物流车等规模化试运行和商业运营服务,企业在商业运营过程中可提供收费服务。(陶凤 王晨婷)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