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广场周围街区的八卦布局,原来是当年欧洲盛行的放射状设计 世界速看料
2023-05-21 00:13:44 来源: 极客行天下

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初到大连,都建议住在中山广场附近,最初并不理解其中的原因。来到中山广场,发现它竟然是圆形的,周围的街道呈发散状,不像是中国传统的方正造型。但从地图上观察,又像是一幅八卦图,这是怎么回事呢?直到去了博物馆,对大连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才明白出现这种城市格局的原因,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任何关系,反而是近代中国饱受列强凌辱的见证。

大连建城的历史其实并不太久远,地铁2号线有个站叫青泥洼,一百多年前,此地也只有这样一处自然村落,周围都是茂密的树林。现在的旅顺区,其存在的时间则要更长一样,这和清政府建立的北洋水师有关。光绪元年(1875)李鸿章受命开始创办北洋水军,1881年,丁汝昌受命统领北洋水师,并选定旅顺和威海两地修建海军基地,自此旅顺慢慢发展起来。而如今的金州区,以前曾为独立的县治,历史就更加悠久了。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辽东半岛被割让。那时的中国就像是一块肥肉,1899年,当时的沙皇政府觊觎中国的领土,迫使清政府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旅大地区沦为俄国所谓的“租借地”,其实也就是殖民地。条约中已用到“旅大”的地名,说明那时大连的名字可能就已存在。

俄国进入到这个地盘后,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搞基建。首先就是建造对全世界免税的商港,并取名为“达里尼”,在俄语中有远东之意。达里尼这个词很有意思,发音有大连的影子在里面。接下来就是建城,城市中心则是现在的中山广场。这就回到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场景,原来,城市规划采用了当年在欧洲比较盛行的放射状,中间是一个大广场,旁边再设几个小广场,然后以广场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碰巧和中国的八卦图有几分神似。而当时的青泥洼被修建成公园绿地,用以隔绝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居住地,中国人只能住在青泥洼以西。

日本人对外扩张的野心从未停止,经过十年备战,于1904年在中国挑起日俄战争,1905年俄国战败,从此旅大地区落入日本鬼子手中长达四十年,同时将其名字正式改为大连。

有人说大连之名是源于“达里尼”这个俄文,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实际情况可能是反过来的,因为条约中已出现了“旅大”一词。

去哪儿旅行:极客行天下

马蜂窝旅行:极客行天下

携程旅行:极客行天下

同程旅行:极客行天下

关键词:
责任编辑: 梅长苏